日本动漫中为何越来越多3D?
并不是这样,主流作品几乎全是2D。
日漫3D技术很成熟,但是真正大火的3D动漫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经典的日漫IP在漫改之后的作品,基本上还是以忠实原作为主,大多是2D的画风。
说起3D的经典大IP,日漫里比较有名的就是最终幻想系列。
来说说日本为什么不喜欢3D。
日本动漫圈有个很有名的大佬,叫手冢治虫,可以说他一个人改变了日本漫画的发展,也是因为他,日漫才有了今天这种地步,当然他本人的代表作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我们熟悉的《铁臂阿童木》就是出自其手。
作为日本动漫之神的手冢治虫几乎影响了他之后所有动漫人,他这个时代的人讲究一个现在听起来略显公知味的词“工匠精神”。
从这个时期开始,日本动漫无论情节复杂,本质都保持了所谓日本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特点,从赛璐璐到现在的新技术,几乎都用2D来表现画面的张力。
于是乎,日本整个动漫产业依赖2D动画吃饭的人也很多,比如作画、分镜相关人员,这些人的技术如果转3D几乎等于无用了,所以2D动画其实是日本动漫的主流产物。
甚至于目前一些新作动漫大电影,都i要用技术把3D动画卡通渲染,就是俗称的3渲2。
日本动画的一些大佬的片子,比如今敏、大友克洋包括宫崎骏,你能想象他们的作品3D化后是什么样么?
如果仔细思考下,讲道理估计没人好这口。
所以目前日本动画还出现过一个现象就是3D2D结合,比如画面中的一些远景是3D的,其他则是传统2D。
这都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说白了就是情怀。
除了情怀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物的人设,日本的ACGN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漫画、游戏和轻小说改编动画时完全可以照搬人设,用2D最符合画风,日漫人物画风之下强行用3D其实很违和的。
像是《亚人》《宝石之国》《希德尼娅的骑士》都是其中少数成功的例子,譬如于亚人抛开剧情不谈,那么画面真的怎么看怎么别扭。
哪怕是使用了3渲2的模式,看起来真的是说不出的感觉。
日漫标准的纸片人真不适合3D,日漫的特色就是高质量的做画分镜,这拥有3D无法媲美的美感。
而迪士尼则是在3D技术非常成熟,并且在游戏、动画甚至音乐领域都登峰造极的情况下,量产出一些几乎全部完美的高质量作品。
至于看有些朋友所谓的成本问题,时代进步问题,真就纯属胡说,2D3D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有自己特色并且一直坚持自己特色,取长补短,才能最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