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该怎样补?

2022-08-10
3 阅读

谢邀。

为大家分享一个专门健脾胃的食疗方,不过在这个食方出场之前,要先跟大家聊聊“养胃”这件事,如果您脾胃不好,希望您能耐心看完本文。

中国人很喜欢养胃。

喝粥很养胃,所以很多人早餐和晚餐都喝粥;喝热水养胃,动不动就让人“多喝热水”;听说猴头菇养胃,猴姑米稀吃起来……但现实很打脸,我们养胃养得很糟糕,糟糕到——全球近一半的胃癌患者(46.07%)是中国人。

而胃癌很鸡贼的是,它前期没啥特殊症状,就是腹胀、食欲不振、烧心、消化不良、反酸、上腹疼痛等,很容易被当成普通的慢性胃炎。

而我们多数人对待胃病的态度,是不够重视的,谁还没点肠胃不舒服呢,所以不太严重就拖着,结果拖着拖着就拖成了老胃病。

慢性胃炎,其实略等于中医概念的“脾胃虚弱”。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

这话很容易理解,脾胃是管消化吸收的,如果脾胃虚弱,不能好好工作,就不能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提供给全身器官。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脾胃虚,则全身虚。

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气血不足,倦怠乏力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首先会影响气血生成,造成气血不足。

随之而来的,就是脸色萎黄暗淡,四肢乏力没精神,头晕脑胀,蹲下站起来时眼前发黑。

二、爱生病,抵抗力差我们看身边人,有的体质超好,一年感冒都很少,但有的人就体弱多病,去医院挂个水简直家常便饭。

这其实就是抵抗力低下的原因,再追根究底,其实就是脾胃虚弱,不能很好地吸收营养。

尤其是有的孩子,不但容易感冒发烧,还面黄肌瘦,个子偏小。

三、湿气重,满面油光,虚胖脾主运化,除了运化营养精微物质,也运化体内水湿之气。

如果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就会内停,聚集体内变成痰湿,然后小肚子臃肿,腿粗。

一个专补脾胃的小食方,每天吃两块,健脾养胃说了这么多,脾胃虚弱后怎么调理呢?

重点来了,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食疗方——八珍糕。

大家如果喜欢看养生类节目,只要谈到养脾胃,各路专家几乎都要讲到这个食方。

比如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比如央视的《百家讲坛》:这个八珍糕,上面已经说到了,它起源于明朝御医陈实功,到了清朝,御医又把它献给了乾隆,从此成了清宫的养生御膳。

清宫八珍糕的材料如下:白扁豆,山药,薏仁,茯苓,莲子,芡实,各100克,党参、白术10克,再加糯米粉200克,粳米面200克,白糖40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打粉,混合揉面,切成小块,蒸熟即可。

原方中没有党参白术,而是山楂麦芽,如果消化不好,积食,也可以用原方材料。

这个食疗方很妙,这些材料基本都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同时茯苓、薏仁又能利水祛湿,关键是它们都是食材,非常平和,吃了不会上火或者拉肚子。

脾胃不好的朋友,还是要重视,建议大家可以试试八珍糕,不方便在家自己做的话,也可以直接吃做好的成品↓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