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成语的历史故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诗歌《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语。(剑阁:四川剑阁县大小剑山之间的栈道名称就叫剑阁,又名剑门关。峥嵘:山又高又陡。崔巍:读音为“cui wei ”,“高大”的意思。)后来将这句话引做成语,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例如:居庸关形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剑阁剑门天下险——剑门关
四川剑阁县北七里大、小剑山间的一座雄关,即剑门关。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
有这个故事。 因为在古代的战争中,很多时候城池的守卫非常重要,而城门是城池的关键之处。所以有很多将领会在城门上派驻士兵,以保障城池的安全。在这些将领中,有一位名为赵果的将领,他在一个叫做漆桥的地方担任城门守卫,城门很窄,只能容纳一名士兵在上面戍守。 却有一次,赵果和他的士兵面对来犯的敌军,确定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信念,让他独自守卫城门,而将中军金鼓声、战马声响彻云霄的军队转运至世世代代的胜利。 这个故事延伸到今天,我们不管在学业、事业、家庭中,也要时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才能面对任何风险,迎接成功的挑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相关联的故事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看到朝政腐败,奸臣当道,预感到潜伏变乱的危机,他借送朋友入蜀之机写下《蜀道难》这诗揭示现状:“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四川剑阁县北七里大、小剑山间的一座雄关,即剑门关。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门关,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三国里典韦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操攻打张绣时,被张绣先投降后反叛,当曹操真正营中休息(演义上说的是和张绣之婶弄弦作乐),张绣率部偷袭。典韦一人霸住曹操营帐门口,不让别人进入,为曹操赢得了逃走的机会,而典韦自己最终因寡不敌众而遇难。但死时仍然站在那里,无一人敢从面前经过。
八字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
关于八字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以下两个故事:
1. 据《唐书·贬韩愈裴度传记》记载,安史之乱期间,唐朝名将张巡率领数百兵马守卫着雍丘,与叛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叛军令狐潮率领四万兵马攻打雍丘,张巡不畏强敌,动员了城中所有的人力,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略,使得雍丘城始终不失。为了表示忠于朝廷,还斩杀了那些心存二志的将领。为了挽回败局,张巡又派了百余名勇士冲出城去,混在敌军之中,乘机放火。叛军见状大乱,城中军民乘势出击,取得了大胜。由于战功显赫,张巡被提升为真源县令。
2. 据《新唐书·贬韩愈议记》记载,建中四年,叛将朱泚率领数万兵马逃到咸阳,唐德宗命韩愈前去宣抚。韩愈到了咸阳,朱泚摆出一副受禅的架势,要韩愈向他称臣。韩愈冒着生命危险,忠于职守,不但不向朱泚屈服,反而严厉地谴责了他。因此,韩愈被朱泚扣留下来,关了一个多月。后来,朱泚率领大军退到长安,韩愈才得以脱离险境。
这两个故事都表现了忠于职守、不畏强敌、勇于担当的精神,也体现了八字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内涵。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指的是谁?在哪
唐代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剑阁:四川剑阁县北七里大、小剑山间的一座剑门天下险--剑门关雄关,即剑门关。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