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保险色变,谁的责任?
2022-10-03
18 阅读
这是个很可悲的事情吧,很多东西在中国本土化后都变了味道。
您看,很多驰名中外的很多品牌比如苹果,三星,还是特斯拉,还是奔驰宝马等一众外国大牌,到了中国后对国内民众的一干售后服务都当成了泼皮无赖的无理要求了,成了讹诈了呢?
!与来申请售后的民众交接的人还是中国人,这就好像当年入侵者手下的二鬼子,很多的恶毒手段都是这帮二鬼子想出来并且执行的,或许后面的主事的初衷未必是这样,但因为这帮二鬼子的出谋划策,目的是有利于这些外国品牌,当然会欣然接受了。
放到保险行业也是一样,虽说外国人的脑子未必有中国人这么灵活,在国内各种的钻空子,找便宜。
但保险行业到了中国人手里,但生意就是生意,保险也是一门生意,都赔给你了,公司还这么赚钱,赔付的多了年底的年终奖哪里还能领取呢?
说出来当真是特别的讽刺,我之前接触个保险,见过恳求客户签单时保险人员的低眉顺眼,卑躬屈膝,也见过赔付时保险公司人员类似古代衙门里冷脸办事,高高在上的官差。
他们的出发点就是能少赔就少陪,能不赔就不赔,因为这些与自己的收入直接挂钩,这才见到了很多合乎理赔标准但就是推诿,拒赔的案例频频报导,通过媒体被世人所见到了。
这就是没有远见,自断臂膀的短视作为。
没有信任谈何未来,不信任保险了,保险的从业人员都和西北风去吧。
脑子有病的公司规章制度,如此下去,保险行业会在中国寸步难行的,那又有什么未来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