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色彩?唐、北宋、南宋、辽、金、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
唐、北宋、南宋、辽、金、清的建筑风格有何不同?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1、秦汉风格。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区的、时代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风格,即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其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筑追求象征涵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2、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时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义的情调。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3、明清风格。五代至两宋,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得到交流融汇;元代对西藏、蒙古地区的开发,以及对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朝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格。其特点是,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3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中建蓝是什么颜色?
中国建筑的蓝是一种近似于蓝天、略浅于大海的颜色。它既不亮丽,又不深沉,更像是厚重与激情的代表。因此每个中建人都亲切地称他为“中建蓝”。这一抹中建蓝,如今在世界各个角落享受着阳光,亦如数以万计的中建人用坚强的心、质朴的手、精湛的艺把一砖一瓦建成高楼。
为什么中国的古代宫廷建筑多采用红墙碧瓦?
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使用。因为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皇家属中央土,按照周易五行原理,土为黄色,古人认为黄色为正色,为尊贵之色,所以皇家建筑都用黄色,黄色是皇家建筑的专用颜色,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处处显示尊贵富有。
皇宫的墙用红色,因为红色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和富贵。此外红色为火,火生中央土,皇宫用红色去装饰墙,根据五行是为了火生土,这样便让皇家政权有了稳固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
说起北京故宫,估计没有人说不知道吧!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细心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发现,故宫主体颜色采用的就是红墙黄瓦建造而成的。 阳光下的故宫红墙,带着沉淀百年的历史感,和谐而不失韵味与高贵。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像是一片熠熠发光的黄色海洋。琉璃瓦质地坚实,表面有一层光亮的釉质,抗水性强,能够长期使用不易损坏。远远望去,故宫金碧辉煌,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和保护物!
现在的你,搞清楚了为什么中国皇家建筑要用红墙黄瓦进行建设了吗?此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红墙黄瓦的建筑呢?
寺庙颜色红和黄的区别?
区别在于教派的不同。黄色是汉传佛教,红色是藏传佛教。
黄色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凡的意义,中国的人文初祖称为“皇帝”,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称为“黄土高原”,中国的母亲河称为“黄河”,黄色自古以来就赋予着特殊的含义。后来黄色更成为皇家专用色,皇帝穿的是“黄袍”,走的是“黄道”。汉传佛教其实就是汉民族地区所传播的佛教教义,有些东西已经被汉化,佛法的传播很多是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所谓“佛法东来为皇帝所重”,一开始的佛教其实就是“皇教”,所以寺庙建筑多为黄色,而在古代南方是正统的古汉人,所以南方地区保留下来的寺庙多为黄色。
藏传佛教多指西藏地区的宗教,古称“喇嘛教“。元朝建立后定都北京,崇尚藏密。藏区的寺庙一般由白、蓝、红组成,红色又有着吉祥的意思,蒙元的佛教多采用红色装饰。到了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当时就是联合了北方的蒙古族势力,对蒙古族所信仰的藏传佛教多有了解。满清势力入关以后就靠着藏传密教来笼络蒙古族人心,随着满清势力向西拓展,藏传佛教也在北方慢慢传播开,这也导致北方很多寺庙的颜色是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