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药的正确方法和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的不同,服药的时间可大致分为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睡前服,服药的方法包括温服、热服、冷服、顿服、频服等,具体如下:
一、服药时间:1、饭前服,通常是指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用。当病变部位在胸腹以下,如肝、肾等部位的疾病,应饭前服用,可以使药性尽快到达病变部位;补益之性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也应在饭前服用,因为胃肠排空时,药物能尽快通过胃到达肠道,进而被肠道吸收发挥作用,不会受到胃内食物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2、饭后服,通常是指在饭后15-30分钟时服用。当病变部位在胸腹以上,如心、肺、胃脘等,饭后服药可使药物在人体上半部分发挥作用;对肠胃有刺激性以及苦寒伤胃的药物,也应在饭后服用,在胃内食物的稀释下,可以减少这些药物对于胃肠黏膜的刺激作用;
3、空腹服,如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建议在早晨空腹服用,可使人体充分吸收;驱虫药也宜空腹服用,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肠道被寄生虫吞食,从而起到较好的驱虫作用;能够泻下的药物也适合空腹服用,可以使药物保持较高的浓度到达肠胃发挥作用;
4、睡前服,通常是指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如酸枣仁汤、朱砂安神丸等,适宜睡前服用,能够很好改善睡眠质量;
5、还有一些特殊的服药时间,如截疟药和平喘药要在疾病发作时服用,慢性病要定时服药,调经药应在月经前或经期服用,呕吐、惊厥、咽喉病等须煎汤代茶饮,不定时服药。
二、服药方法:1、温服,一般药物均适宜温服,丸剂、散剂、胶囊剂等,无特殊规定的话,通常用温开水送服;
2、热服,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物,须趁热服用,以达到发汗的目的,以及驱寒通脉的药物,也需要热服,能够更好地起到驱寒活血的作用;
3、冷服,通常需要等药物冷却后服用,如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等;
4、顿服,指的是药性比较峻猛的药物,要一次性喝完,如大黄牡丹皮汤、桑杏汤、瓜蒂散等,是为了集中药力,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年老体虚的患者需慎用此方法;
5、频服,指的是少量多次地服用,多用于治疗咽喉病,能够使药物充分接触病变部位,较快见效;
6、另外,某些特殊剂型,如缓控释制剂,不能碾碎服用,胶剂可加水或黄酒加热熔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