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战斗机的核心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如何?

2022-10-31
146 阅读

现在升级后跟枭龙战斗机一样的水平,相当于20年前的“奔腾3”F-22战斗机的航电水平其实是比较低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设计步骤上,他还是按照冷战的思路来,先制定航电标准再进行飞机研发。

在冷战时期,为了赶进度战斗机研发周期短,像F-15、F-16和F/A-18从项目确立到投产,都只用了4~6年时间,这种操作模式问题不大,而且子系统航电兼容性还可以更强。

但到了F-22时变成和平摸鱼模式时,问题就来了,F-22航电标准制定是1993年,装备服役是2006年,他喵的间隔了13年。

F-22的机载处理器位置在机首雷达后方,这样可以与机载雷达共用一套液冷制冷系统F-22初代CPU是使用6块英特尔的Intel I960MX,总处理能力大约每秒7亿次,运行内存300MB(来个参考对比,2010年的I7-3960K是每秒1720亿次,当然军用CPU跟民用完全不同)。

Intel I960是1984年研发生产的CPU,他是完全基于ADA编程语言设计,ADA语言是美军战机标准编程语言,因而被F-22选中。

Intel I960MX处理器较为普遍的应用是在世嘉 model 2游戏街机上,顺带一提的是,model 2街机是世嘉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开发的。

intel i960处理器与1996年的生与死model 2街机由于Intel I960MX处理器生产线关闭,以及F-22这样的CPU运算能力实在过不去。

2011年开始进行升级,采用CIP开放式通用集成处理器架构,使用两块雷神公司生产的G3 PowerPC处理器,总运算能力提升到每秒20.7亿次,运行内存提升至650MB,约相当于20年前的一代神U奔腾3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恰巧与枭龙战斗机的处理器规格相同,枭龙是使用两块摩托罗拉授权的740 PowerPC处理器,也就是说枭龙战斗机的处理器能力与F-22相等。

区别在于F-22航电程序是由ADA语言编写,枭龙战斗机是用C++语言编写。

G3 PowerPC最初是用于苹果1997年推出的服务器枭龙战斗机的航电架构还是相当先进的需要补充的是,军用CPU规格与民用CPU不一样,两者不可等同而语。

先是工作环境不同,军用CPU要求可以在零下55℃与125℃范围内正常工作,战斗机使用的CPU还要求承受18G以上过载。

其次可靠性要求不同,像F-22要求五条冗余备份设计,每隔40毫秒对系统进行采样检测,一旦没有响应马上启用冗余备份。

最后电子保护级别不一样,为了对抗电磁脉冲攻击,设备间电磁屏蔽要求也相当高。

F-22的CIP架构与我国某型综合处理系统相比较下,美国在设计F-35战斗机时,就吸取了F-22的教训。

采用开放式架构,先用一个低规格版,BAE系统公司的64位PowerPC处理器,总运算能力为180亿次每秒。

之后在2018年采用IBM公司生产的G8 PowerPC处理器,宣称运算能力是F-22的25倍,也就是约500亿次每秒。

F-35的新型处理器,F-35的头盔显示系统需要大量的三维渲染,对于处理器能力要求很高。

分享至:
小草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