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的海拔那么高,为什么不把水引入新疆呢?
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水引入新疆,民间其实一直有相应的规划,也就是所谓的藏水入疆工程,但藏水入疆工程可不是纸上谈兵,不是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水就能自然而然流过去的,实际的施工难度非常大,远高于南水北调中线、东线。
而且,问题所说的雅鲁藏布江海拔高,那是要看和什么地方相比,与我国中东部比较,海拔确实不低,但与新疆、青藏高原相比,雅鲁藏布江所处的位置是峡谷,不管是修建明渠还是隧洞,都不可能自流进入新疆,绝对需要扬水泵站。
先来看一看民间规划的雅鲁藏布江水进入新疆的线路。
工程首先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也就是南迦巴瓦峰的山脚处,这里是世界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峡谷之一。
继续向北再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的部分水资源,然后依托天然峡谷向东南径流509公里连通怒江,借用怒江天然河道60公里后,在三江并流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建设隧洞穿越横断山脉,以此进入澜沧江。
再借用澜沧江43公里河段后继续向东,通过挖掘隧道进入金沙江。
在金沙江河道再自然径流97公里后,修建河道连通雅砻江,然后,绕过大雪山连通大渡河,再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最后再绕过岷山山脉向北依次串联起白龙江、渭河。
再继续修建明渠连通刘家峡水库,通过刘家峡水库为黄河补水,然后修建明渠绕国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山脉东侧平原进一步向西,依次串联起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最终到达玉门。
在玉门建设引水中转站,经敦煌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西,补充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后到达新疆和田,在和田修建扬水加压设施,进一步将水送到喀什,自此藏水入疆工程才算结束。
从工程规划我们就能明显看出,藏水入疆工程的线路设计,并不像南水北调中线那般“直南直北”,而是要向东绕一个半圆弧形,究其原因就是工程无法直接穿越青藏高原,因为整个青藏高原南北跨度近一千公里,全是高原地形,什么样的工程机械、什么样的盾构机才能源源不断的在高原上开凿1000公里隧洞呢,难度太大了。
即便是采用向东绕行的方案,也需要穿越多座山脉,并设立多处引水中转站(扬水站),难度系数也非常大,甚至可以称得上世纪工程,这样的工程岂是随随便便说建就建的。
当然,如果工程真的能够实现,那么将有效缓解西北的干旱,比如陕西、甘肃、内蒙、新疆等省区,甚至也能给黄河提供有效的水资源补充,惠及下游的山西、河南、山东等。
不过,藏水入疆工程,不但工程量巨大,而且修建有可能对沿途生态造成破坏,所以前期论证至关重要。
再加上雅鲁藏布江属于出境河流,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的一部分,在上游截取可能也涉及国际水资源纠纷,所以规划上也多少也考虑,不可能说建就建,毕竟这不是农村盖房子。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