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为什么被称为“桃花石”?

2022-10-09
112 阅读

1980年3月,在新疆阿图什县(今阿图什市)发现了大批喀喇汗朝的钱币,其中十余枚背面铭文中有“苏来曼卡得尔桃花石可汗”字样。

据学者推测,这些钱币很可能是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登上大可汗之位的苏来曼·本·玉素甫时期铸造的。

引人注意的是“桃花石”一词,铸有这一名词的喀喇汗朝钱币,在我国是第一次发现。

不过,有关这一名词的讨论,则在中外学者中早已展开。

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东罗马史学家在其所著史学著作中已使用了“桃花石”一词,此后在突厥、回鹘文献中也不断出现这一名词,后来更传入阿拉伯世界。

汉文典籍中首次出现这一名词,是在13世纪。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去中亚,途经阿里马城(今新疆霍城县境内),看见当地“农者亦决渠灌田。

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归。

及见中原汲器,喜曰:‘桃花石诸事皆巧。

’桃花石谓汉人也”。

李志常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记下了此事。

“桃花石”一词在东罗马、阿拉伯世界及操突厥语各部中的流传,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考证。

学者们的意见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桃花石”一词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