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三国霸主,孙权为何在曹操以及刘备去世后才称帝?

2022-08-10
13 阅读

因为孙权有自己的烦恼,第一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臣子,无法直接称帝,条件不允许。

孙权家族从父亲孙坚开始在东汉末年投入争夺天下的战争中,经过孙坚孙策孙权两代三人的努力终于占据了江东,具备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可是江东在名义上还是汉朝的地盘,孙权家族依然是汉朝的地方臣子。

而且后来他又投降了曹丕,被曹丕封为吴王,成为魏国臣子,他在道义上无法称帝。

曹丕称帝名正言顺,是因为汉献帝禅让。

不管曹操家族怎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总之有这么一道手续,曹丕取得天下就是合法的。

刘备一直标榜自己是汉室宗亲,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刘备到底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后不知道,而且就算是他也和皇帝是远的不能再远的亲戚,可是只要是刘邦之后,他在名义了汉朝灭亡就具备接管汉朝权力的正统性。

因此曹丕和刘备在道义上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可以合法地继承汉朝的权力,而孙权无法继承,他始终是臣子,不管是汉朝的还是魏国的,否则他就是造反。

而一旦称帝,那么他就失去了获得汉朝土地和百姓的机会。

因此在曹丕刘备称帝后,孙权始终没有称帝,一直拖到七年后,因为天下三分已经被人们习惯,汉朝已经要去失去了影响。

同时孙权是名义上投降曹丕,而曹丕一心想要控制孙权,于是双方爆发了战争,这样一来双方彻底撕破了脸,孙权终于摆脱了自己的魏国臣子的身份,而且汉朝已经灭亡多年,孙权已经不用再顾忌汉朝的影响了,于是以一套祥瑞为借口直接称帝,终于和魏、蜀汉取得了平等的地位。

第二就是实力问题。

孙权是个很务实的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称帝。

江东的实力根本不能对抗魏国,因此他跟识时务的表面上臣服曹丕。

同时他也知道曹丕是不需要这种表面的服从,因此江东只能联合蜀汉一同对抗魏国。

蜀汉一向以维护汉室为对外口号。

如果孙权此时称帝,对于蜀汉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蜀汉即使实力弱小冒着被灭亡的危险也必须反对孙权,就像反对曹操一样,这是蜀汉的底线。

而孙权称帝也就和曹丕撕破脸了,到时候吴国会遭到魏国吴国双面夹击,不灭亡都不可能。

因此孙权只能采取不称帝的方法,和魏国蜀汉同时和好以保证江东。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持蜀汉政局。

诸葛亮也是个务实的人,他的目标是兴复汉室,主要目标自然是魏国,因此诸葛亮就必须联合东吴,因此诸葛亮主政的蜀汉只能默认孙权称帝。

同时曹丕也想吞并东吴因此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但是大败,短时间无法攻打东吴,因此一时间东吴免去了魏国和蜀汉的攻击,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孙权在七年后称帝。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