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知青有再回过原来下乡地方吗?

2022-10-14
13 阅读

我上山下乡的地方叫锦滨公社马溪大队第六生产队,村庄的名字叫蛇会,很奇怪的名字。

它距县城5公里,田地边不远处就是著名沅水河。

抗旱时抽水救灾,盛夏时洗净身上汗水灰尘,对河流可亲啦。

插队八年,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学会了为人处世,了解了农民的疾苦,生活的不易。

我是1978年年底招工返城,进了一家国企。

跳出龙门后好运连连,士途一帆风顺。

这里面有我平时的努力,也有国家昌盛时提供的机遇。

离开插队之地35年后才第一次回去看看,里面有原因,有些事不能释怀,心怀有埋怨。

50多年里总共回去不足5次,每次回去都有变化。

十年前,沅水二桥贯穿我插队的村庄,农民的土地全部被征收,每家每户分得征收款近200万元。

家家户户盖起了三层小洋楼,家有余款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平整了所有小山丘,建起了巜滨江公园,公园内有屈原纪念馆,体育馆,文化广场,亭台楼阁样样齐全。

沿河大道直通县城,柳树成排成荫垂在沅水河畔。

公园边缘建造有电梯高楼住宅小区,商店林立,灯火辉煌。

我原来的自留地上建起了加油站,村尾又在建汽车站,一派繁荣景象。

每次回去落脚房东家,他家地主成分,那个时代受管制,队领导责令他空一小间房供我住,我才度过那个年代。

只有村上的那囗老井没变,它一年四季就这么流着,滋养着村民。

每次回村,我都要在井边坐半个小时,回忆着过往。

井边有一个小房间,村民无所事事,都聚集在那儿打麻将,可开三桌,非常热闹。

每次回村第一站就去那儿,几十年没见,人的变化很大,半天才认出来,大声叫着乳名,欢声笑语不断。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