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看了两遍还没看懂,为什么写甄士隐和甄英莲?

2022-10-25
20 阅读

甄士隐既是《红楼梦》的开场人物,又是整部书的灵魂人物,曹公把他放在开篇,起到了总领全书、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甄老爷子携一家三口,用昙花一现的方式,先把整个《红楼梦》的故事,给读者们剧透一下。

作者通过甄士隐这个小家庭的兴衰史,把贾府这个大家庭由繁盛到衰败这一主题, 浓缩在一第回中。

在开场人物的身上,作者也附加了许多隐喻的内容。

介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必须要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来代替。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甄士隐是全书第一回第一个出场的人,而且还在回目录上,其作用是重中之重。

甄士隐起初乃是一乡绅,盖因没有追求,所以悠哉游哉,整日赏花吟诗,依着祖上的积累,日子倒也悠闲。

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没有在甄老爷子的身上看到了宝二爷的影子?

直到一把大火,让其倾家荡产,丢失爱女。

自此,甄士隐从富足到丢女,从败落到离家,再到被岳父嫌弃,这一系列的打击,终于使他幡然醒悟,后经一道一僧点化,真是去隐了,谓“真士隐”也。

第一回,曹公带我们观赏了甄士隐住处。

他家住姑苏城门外十里街仁青巷葫芦庙旁,家有带夹道的住宅,有书房,书房外还带有小花园,有专门和贾雨村饮酒的小斋。

更有使唤丫头侥幸,还有男仆、奶妈,小书童等,生活可谓富裕无忧。

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了。

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己任,每日只以观花修竹为乐,是神仙一般的人品。

仔细品读,这活脱脱就是一个低配版的宝二爷的性情,和生活环境了。

甄士隐的院子就是宝二爷的大观园。

再者,“终身无子,年近半百时生有一女,视如掌上明珠。

”这一句,和宝玉他妈王夫人年近半百得一宝玉又吻合了。

这天,炎夏永昼,甄老爷子小睡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僧一道,带着一块灵石头,要去人间历经繁华。

这么离奇的事儿能被他知道,那甄老爷子可不是个凡夫俗子啊。

读到这里,曹公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甄士隐一出场,就去梦游太虚幻境了,然后以他的视角,告诉读者宝黛的前世今生。

接着,作者再用他的遭遇,来隐喻书中宝玉的命运走向和贾府的未来。

曹公用此小人物,来影射大人物,以小家庭来隐喻贾府这个大家族。

所以说,甄士隐是整部红楼画龙点睛的人物。

宝玉日后的命运,就是甄士隐命运的复制粘贴,只不过是大一号的。

甄士隐又特地解注了这首《好了歌》,从”当年笏满床、曾为歌舞场“的盛景,到如今”陋室空堂、衰草枯杨“的衰败之景,一一对比,得出的最后结论是”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里,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事一桩桩一件件,都和这首《好了歌》有关系。

而这个《好了歌》,又正对《红楼梦》最言简意赅的概括。

贾府的命运、贾府中一些代表人物的命运,都通过这首歌表现出来。

曹公在开篇设置出伏脉千里的线索,目的是告诉世人,眼前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繁华景象,都是镜中花,水中月,到头来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我们再从细节方面看,甄老爷子败落是因为, 在元宵节,他家隔壁那个葫芦庙着火了。

城门失火,殃及他这条池鱼,而将家产烧完了,仆人霍启又丢了女儿甄英莲。

家产没有了,女儿也丢了,这甄老爷子想当然生活要发生巨变。

这个“隔壁”也是重中之重,和后文吻合得严丝合缝,同时又细思极恐。

荣国府的隔壁是宁国府和贾赦大宅,都表明贾家的是非,也出在隔壁。

甄老爷子投靠岳父被嫌弃,经历了人间冷暖,体会了世间百味,曾经神仙般快活的甄老爷,终于 经点化开悟了,脱离三千苦海。

封夫人在娘家守寡。

女儿甄英莲,真应怜。

后经过各种命运浮沉,英莲改名香菱,她在元宵节丢了这件事,成为甄家败亡的线索。

这个线索,也同样预示后面贾府的两件事。

其一是贾家元宵节迎接贾元春归省,此后一别再无相见,元妃去世。

其二是元春省亲,一如甄英莲丢失,既是有去无回,更是整个家族由烈火烹油的繁华,到衰草枯杨的败落的隐喻。

综上所述,甄士隐一家三口的结局,也伏笔宝黛钗三人的故事和命运走向。

甄士隐对应贾宝玉。

甄士隐的命运就是宝玉的命运。

甄英莲则是林黛玉。

预示黛玉会在元宵节后出现变故,贾府以“人参养荣丸”为目的牺牲黛玉,却也拉开了败亡的大幕。

封夫人在娘家守寡,对应宝玉出家后,宝钗守寡。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脂砚斋评石头记》、《红楼梦》120回通行本。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