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2022-10-27
1 阅读

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范弗利特弹药量。

朝鲜战场上,美第2师长拉夫纳少将以师的全部火力(中、轻炮7个营共126门和中、重迫击炮72门)一齐开始攻击983高地。

目标高地和人民军的炮兵和迫击炮阵地完全被爆炸的烟尘所覆盖,使人感觉好像一个活人也没有了。

在这9天的战斗中所消耗的弹药仅炮弹就约有36万发,相当1门炮发射了2860发(平均一门炮1天320发)。

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这就是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当时,美军的将领以为,这么大的轰炸力度,恐怕上甘岭就不会有什么生命存在了。

但是,当炮击停止,美国人准备攻上上甘岭的时候,却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似乎从天而降,雨点般的子弹把美国佬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逃窜。

很长时间以来,美国人一直搞不懂这个问题。

实际上分析起来,美国人的飞机大炮打不赢上甘岭战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抱着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义必赢的态度誓死保卫上甘岭。

根据军史资料记载,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把祖国和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相比之下,美军尽管装备好待遇高,但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高于一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退,一个个贪生怕死,这种军队,注定只能靠武器和钱打仗,打赢的概率不高。

第二个原因是,我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地形地貌,创造性地应用一系列战略战术。

例如,反斜面战术。

所谓反斜面,是山地攻防战斗中背向敌方、面向我方的一侧山坡。

巧妙利用反斜面反斜面阵地可以有效规避敌方重火力输出。

在反斜面大岩石下面构筑挖掘出的射击工事、屯兵洞、戴顶盖的壕沟,人员基本不暴露在露天,敌机、敌炮火的杀伤会大幅减弱。

反斜面阵地还能防止敌方抄后路包围,己方主阵地面对抄后路的敌军,刚好倒打火。

灵活运用反斜面战术,可以扬长避短,很好地减少我方人员伤亡。

再如,坑道战术。

上甘岭是典型的山地。

面对坚硬的岩石,我方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缺乏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靠人工凿穿岩石,构筑了大量坑道,地方炮击的时候,我方都躲在坑道里,可以有效减少伤亡,炮击完毕后,敌人攻上来,我方也从坑道跳出来歼灭敌人。

第三个原因是,实际上我方也是竭尽全力实施炮击,给对方造成巨大伤亡。

当时敌我双方正在开展停战谈判,为了给谈判桌上增加筹码,敌方孤注一掷,我方也是不惜代价,尽可能组织大量的重火力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

总的来讲,上甘岭战役,美方是投入兵力6万人,伤亡1.5万人,竭尽全力也没有拿下这个小山头,而我方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面对强敌,顽强斗争,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小结:决定一场战役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什么飞机大炮。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