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按摩店的招牌上打上“保健”、“养生”这类字样是否也属于医疗范畴和非法行医?你怎么看?

2022-10-27
9 阅读

我所在的城中村,近几年冒出了大大小小很多家足浴店。

我们这条巷子共有17个小店面,去年的时候,光养生馆就有6家。

也就是说1/3的店面转成了养生馆。

去年下半年相关部门有对她们进行管理。

首先要求他们必须办理营业执照。

以前他们的招牌或者玻璃门上贴着:足浴,刮痧,拔罐之类的。

这些都得撕掉。

如果真要进行这些业务,技师们需要考取相关技术资格证。

(目前应该不难考。

但对于这些女人来说,还是有点难,你们懂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现在这条巷子只剩下3家养生馆了。

其实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就只剩下我们对面一家了。

倒不是说我对面的技师懂养生。

只是她的按摩针对的是女性为主。

只有她配合相关部门安装了监控设备。

所以到年底的时候,只有她一家属于可开门状态。

今年上半年有2家被人接手过来重开了。

每天下午开始,几个30岁左右的女人穿着短裙,坐在门口的沙发上等着。

以前我一直以为这些养生馆的技师是真的会为人缓解病痛的。

可是慢慢地,我发现,那些工地上的民工大多进的是其他养生馆,而不是对面的养生馆。

原因是对面养生馆是敞开性的,技师穿着正常,也不会打扮。

而其他店的技师们都是化着妆,穿着超短裙。

而且里面房子是用隔断隔开的。

附近有好几个建筑工地,所以这些养生馆的技师并不需要真正的养生技术。

‬如果说真的把这些养生馆全部关掉,那又会有一大批人失业了。

我所在的城中村,据说大大小小有50-60家养生馆。

可见这数量不少哦。

整个广州,几乎每条偏一点的街道都有几家养生馆。

如果一刀切地全部关掉,这些技师们该去哪里了?

有的可能会转入楼上私下接活,有的转到其他地方继续开店。

如果转入楼上接私活,那就更加难以管理了,所以还不如在一楼加强管理得好。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