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高自己的厨艺,怎么办?
想要提高自己的厨艺,怎么办?首先你是想做一个专业的厨师还是一个厨艺爱好者?
这个问题我只从专业厨师的角度来回答。
厨艺,这两个字就包含了厨师和艺术,也就是作为一个专业厨师的技艺。
想要厨艺好,首先要是一个合格的美食家用我们四川话来说,厨师首先要好吃。
喜欢美食,而且要不挑食,什么美食都敢尝试。
您想想,有些美食比较重口味(比如江湖菜、盐帮菜等),还有一些千奇百怪的食材(各种动物内脏、下水、昆虫等),你吃都不敢吃,那么有可能会做好吗?
还要知道好不好吃,根源是什么?
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北丐洪七公,就是一个美食家。
好吃而且会吃还会做!他形容郭靖吃东西是牛嚼牡丹,不知其味,所以郭靖一定学不会炒菜做饭。
而洪七公在华山绝顶用蜈蚣烹制出的美食,杨过硬起头皮吃了一个才感觉真的美味,最后两人大快朵颐,洪七公睡了三天三夜……而有的美食家不光会吃还知道做法和每一个菜肴的典故,比如就在香港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为四大才子的蔡澜、还有川菜的向东,都是出名的美食家。
时间很漫长,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所谓系统的学习,就是要广泛掌握烹饪相关的知识,简单地来说包括以下知识(希望不要劝退您):1、烹饪原料学:包括动物性和植物原料、干货原料、禽蛋类、干菜类、油脂类等的品质鉴别、初加工技巧等;2、烹饪营养学:包括各种食材的营养价值,各类食材搭配的食用禁忌等,我也不太懂;3、要学习刀工和配菜:这是菜肴好吃和好看的前提基础,要懂得各种丝、丁、片、块、段、节、颗、粒、末、茸等的切配方法;各种花刀的加工方法等等……4、要了解和掌握咸、甜、酸、辣、麻、鲜、苦、香等味道的由来,各种调味品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味道的相加、相减、相乘现象;5、要掌握粉、芡、糊、汤的种类和制作方法,知道生粉和淀粉的区别;会挂糊穿衣;会勾芡;会吊汤(包括原汤、头汤、二汤、清汤、奶汤、红汤、鱼汤、素汤、菌汤、金汤、浓汤等);6、要掌握火力和各种烹制方法,烹制方法包括炒(生炒、熟炒、过油炒、焯水炒、软炒)、熘、爆、干煸、炸、炸收、煎、锅帖、炝、烩、烘、烧、焖、煨、煮、炖、蒸、烤、卤等,中间又有很多细分,路漫漫其修远,学无止境。
7、要掌握最重要的味道和味型:以川菜为例,经典的有26种味型,还有新潮的10多种味型。
如:家常、麻辣、怪味、酸辣、糊辣、鱼香、荔枝、糖醋、茄汁、咸鲜、豉汁、红油、椒麻、蒜泥、姜汁、陈皮、麻酱、芥末、酱香、五香、孜然、烟香、香糟、椒盐、咸甜、甜香、可乐、茶香、避风塘、鲜椒等;这还只是热菜,凉菜的味型同样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还有比较比较复杂的如冷热菜造型、食品雕刻、宴席组织与设计等等,听到就头大了吧?
?
?
要有强大的兴趣爱好做支撑上面说了这么多,很多想学厨艺的快劝退了吧?
所以兴趣和爱好最重要,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支撑您的动力,否则很难坚持。
重要的一点,要勤快,常动手,常思考邓公说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学起来吧!书店有家庭菜谱和专业的厨师相关的书籍,建议在书店购买系统的书籍。
有的朋友要说了,现在网上那么多教程还要看书?
网上的东西非常碎片化,不系统,很多是为了流量打胡乱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总之不要全信。
明锅的教程除外哈,因为明锅是出了名的实在人。
学了以后,就要常动手,在失败中寻找来的经验是最可靠的;思考烹饪中的不足,下次好改进,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
比如今天炒了一个回锅肉发现肉也没起灯盏窝、颜色也不太好,还咸了,那么就要总结问题出在哪里,不起灯盏是有可能是肉煮的太熟了,要7分熟才好;颜色不好那就是豆瓣不好,最好是老豆瓣和红油豆瓣配合使用,又香又好看;咸了就要注意,不熟悉的调味品要学会尝味道,做到心中有数,一定要注意用盐量的总和。
最最最重要的一点,要有天分以前说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实际不是这样。
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天才型的,别不服。
别人一看就明白,你看了一百遍还是云里雾里,怎么搞。
成功的人是天份加上努力,重要是细心观察,用心揣摩、经常实践,相信您总会成为高手的那一天。
补充一点,要虚心很多老厨师的问题,对于客人的意见是:虚心接受,死不悔改。
明锅有时候也是一样,客人对有的菜品有意见,第一反映是这个客人不懂吃,不会吃,当时是死鸭子嘴硬,但是过后一想,如果感觉他说的有道理,可能还是有点问题,马上改进呗。
感觉自己味道很正的时候,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做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否则改来改去,改成了四不像,反而不好。
关注明锅美食,人人都是“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