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为什么当下,越是能力强的人,越容易被公司辞退?

2022-10-29
2 阅读

越是当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在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低的市场中,作为老板、经理、领导等决策层,往往越容易采取收缩、保守的战略,来维持公司、机构或组织的运转。

能保住现有水平不倒退,已经算不错了,如果再冒险去“开疆拓土”,很可能现有的都保不住,这是人性,也是规律。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一个公司或其他组织里面,越是有能力开辟新业务、开拓新资源的人,也越容易承担一些风险,往往也容易给整个公司和体系带来风险。

而公司和组织承受的风险往往是系统性的、多方面的,一不小心,看似不起眼的重量,都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在收缩、不景气的年代,老板、领导的开拓欲望减弱,不愿意过于激进地投资、或者扩大生产规模。

在这种条件下,辞退那些有能力、所处职位高、获得的报酬薪水高的职工,也就成了最现实的削减风险、控制成本的方式。

一来避免了公司和系统的风险,二来还节省了运转的成本和开支,要知道,辞退5个月薪4000的人,才能抵得上辞退1个月薪2万的人。

在内卷时代,让5个人充分内卷地干活,远远比把希望孤注一掷寄托在1个人身上更强,因为风险分担了,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哪怕5人中,其中有1个人受不了自动离职,还有4个人,结构还在,框架还在,公司就垮不了。

那些平时庸碌无为、职位低、收入低、或者有把柄被公司牢牢掌控的底层员工,对于公司而言,构不成什么太大的威胁,反而容易成为公司稳定结构的基石。

另一方面,出于“功高盖主”“另立山头”的防范性策略考虑,也会把那些曾经为公司、为系统做出贡献比较大的、能力强、职位高的人辞退。

因为这一类人,前期为公司、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往往是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威望的,如果一旦他们另扯一张大旗,对于公司和系统整体的打击,可以说是非常致命的。

历史上,仿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案例,不胜枚举,历历在目,一不小心,高管仰仗自己的能力和威望,把公司的精干业务人员全部拉走,自己重新成立一家公司,成为原公司的竞争对手,导致原公司市场份额大幅削弱的案例,数不胜数。

因此,往往越是当行业不景气,或者大环境没那么稳定的阶段,公司的领导、决策阶层,往往更倾向于裁撤一些开拓性的部门的高管、高薪职员,比如房地产行业的投拓、营销部门,其他行业的销售等岗位的高段位职员。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