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成规模的煤层为什么都带倾角?
成规模的煤层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煤层厚度也不是多高的树木变得,应该是多少层树木的遗骸变得。
就拿我国第一露天煤矿来说,平均厚度55.5米,属于特厚煤层。
众所周知,煤炭是远古植物的遗骸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转变而来的。
煤层的厚薄与地壳下降速度以及植物堆积厚度有关。
地壳下降越快、植物堆积越厚,煤层就越厚,反之亦然。
在我国,煤层的厚度主要分四类: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米以下的煤层中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3.5米的煤层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3.5米~8.0米以上的煤层巨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大于8米的煤层九米厚的煤层已经属于巨厚煤层,具有非常大的开采价值。
那么,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成的?
成规模的煤层为什么都带倾角?
今天,我们一同探讨下这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地球的三大成煤期煤炭是植物的遗骸,经过地层产生的高温高压变化而成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只要自己观察下,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的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
科学家通过对煤炭的成分和地球的地质年代,将煤炭的形成大致分为三个成煤期。
第一个成煤期:古生代是地球史上的第一个成煤期,距今约5.7亿年-2亿年。
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古生代以孢子植物为代表,称为孢子植物时代。
孢子植物主要特征是以孢子繁殖,在石炭纪达到了繁盛时期。
孢子植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持续年代也十分久远,到二叠纪末期急剧衰退、死亡,基本上灭绝。
这段时期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第二个成煤期:中生代是地球史上的第二个成煤期。
是距今约2亿年—0.65亿年前。
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最早出现于泥盆纪末期,到了中生代开始繁盛。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是以种子繁殖。
其中的代表是苛达树,它是这段时期造煤的主要植物之一。
苛达树这种高大乔木,高度可达到20-30米,直径可达一米以上。
苛达树叶子很大,其形状如竹叶,长可达一米多。
苛达植物在侏罗纪晚期开始衰退,直到白垩纪晚期灭绝。
这段时期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第三个成煤期:地球史上的第三次成煤期,是距今大约6500万年到现在的新生代。
新生代是地球史上的最后一个地质年代,也是地球史上最新一个地质年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
新生代是被子植物的时代,作为一种高等植物,被指植物从中生代晚期开始出现,经过不断的进化发展后,到了新生代达到极盛。
这段时期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煤,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九米厚的煤层是多高的树木变的?
严格意义上来说,煤层的厚度并不取决于树木的高度,而是和树木堆积的多少有关。
就以地球三大成煤期来说,短的几千万年,长则数亿年,旧的植物死亡后,新的植物又生长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植物在漫长的岁月中新老更替,植物的遗骸堆积的越来越厚,通过地质变化,厚厚的植物遗骸不断沉入地下,在缺氧、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煤炭。
虽然九米厚的煤层被称为特厚煤层,但对于远古地球植物丰富度来说,九米厚的煤层真的不算什么。
就拿辽宁抚顺煤矿来说,它曾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也曾是我国最厚的露天煤矿。
煤层厚度为20至150米,平均厚度为55.5米,已经开采了上百年时间。
现今全世界最大的煤田,是位于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田,从东北到西南长1200公里,宽50—300公里,涉及美国九个洲的区域,煤层厚度在500—900米之间。
从1750年到现在,已经生产了270多年。
成规模的煤层为什么带有倾角煤层与其它矿体不同,它是以层状出现的,受地层、地质运动影响,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这个夹角叫倾角。
煤层倾角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0°—12°2、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为12°到25°3、倾斜煤层:煤层倾角为25°到45°4、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大于45度煤层之所以会有倾角,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地质活动频繁造成的。
事实上,煤层形成之初基本是平面或近乎平面,经过地震、火山喷发、地表沉降、板块冲击、造山运动等地质变化后,原来的层位被破坏,由水平状态变成倾斜、弯曲的形态。
说在最后煤炭的形成需要大量植物遗骸的积累,也需要漫长时间的演化,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遗骸都能变成煤炭。
在地球的远古时期,没有人类的砍伐,没有森林的大肆破坏,植物能够安心的大肆生长、繁殖,给人类开发煤炭资源奠定了基础。
但煤炭终究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煤炭的形成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的过度开采。
现如今,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合理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才是重点,不要等到资源用尽的那天,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