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在小学三年级和初一就定了?
2022-11-13
5 阅读
如果按照等级划分,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初二第二个分水岭,高中一个分水岭,小学三年级这个分水岭坡度最小,决定的是谁上不了高中,过了这个分水岭的孩子在初二会进一步分化,仍然会有一些孩子上不了高中,一些上普高,一些上重点高中,能否上大学(指的是一本),则取决于第三道分水岭。
相比较一二年级,小学三年级开始逐渐对思维能力有了要求,少数的孩子开始跟不上,这批最早掉队的孩子不用到第二道分水岭,在初一就会被大部队拉开很大差距,不要说高中,较好的职高难度也非常大、这个阶段分化的是既不聪明也不努力的孩子,两者具有一样,三年级这道坎还是很简单的。
第二个分水岭是初二,初一下学期已经有一些苗头但不很明显,初二知识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增加的是难度,聪明的孩子会在初二以后如鱼得水,优势得以显现。
中等的孩子通过努力也问题不大,初二虽难,但还属于勤能补拙的哪一类,但思维能力较低的孩子即使努力也会落后,另外一部分还算聪明(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由于青春期逆反等原因,也会在初二被分流掉。
这个阶段分化的,努力但不够聪明的孩子,还有不笨,但智商还不能中和其学习投入度不够的问题。
我的孩子很聪明,但不够努力,就是后一种孩子。
高中的分水岭更多的不是淘汰,而是拔优,初中升高中的50%的优胜者再优中选优,天赋、努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