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

2022-11-16
10 阅读

67岁努尔哈赤,刚去世不到24小时,皇太极就对继母下了绝杀令:“请额娘自行了断,为父汗殉葬!”年仅37岁的阿巴亥执意不从,不料却被一根弓弦断送了命。

在殉葬史上,恐怕没有谁比阿巴亥的殉葬更有传奇色彩,处处充满诡异了。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任大妃,她原本是乌拉部最尊贵的公主,12岁嫁给比自己大30岁的努尔哈赤,13岁荣登大妃之位,25年来享尽恩宠,连生三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努尔哈赤对待这位小娇妻,那是一个宠翻了天。

都说,易得无价宝,难寻有情郎。

努尔哈赤究竟对阿巴亥有多好?

早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公开说过,等自己死后,欲将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

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等到努尔哈赤身故后,阿巴亥可以改嫁继子代善。

按照后金女真的“父死子妻其庶母”的继婚制度,除自己的亲生母亲外,父亲死后,儿子能合法娶继母为妻。

努尔哈赤的这个安排,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偏偏又节外生枝,另起争端。

原因是,阿巴亥为给自己和儿子们铺路,瞒着努尔哈赤,想要提前和代善培养感情,她曾两次送饭给代善吃,还曾经深夜去代善家里。

这件事,被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拿来大做文章,向努尔哈赤状告大妃阿巴亥和代善私下里眉来眼去,关系不同一般。

《满文老档》记载:(塔因)“大福晋曾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

又一次给四贝勒送饭,四贝勒受而未食。

且大福晋一日二、三次派人至大贝勒家,大概有什么事共同商议。

大福晋本人也二、三次黑夜出院去。

”努尔哈赤派人一调查,发现还真有这事,他顿时又气又恼。

气的是,阿巴亥也太心急了,自己还没死呢,她就迫不及待和下一任夫君联络感情。

恼的是,自己有言在先,说过以后要把阿巴亥嫁给代善,满族有父死子妻其庶母的制度,这事情处理起来太扎手了。

努尔哈赤为了遮掩家丑,以阿巴亥偷盗金银的罪名,将她“离弃”,让阿巴亥带着儿子们离开努尔哈赤,独自居住。

单看这个惩罚,就知道努尔哈赤有多偏袒阿巴亥,要知道,哪怕是古代,继母和继子之间如此眉目传情,那也是不伦之恋。

更有意思的是,仅仅一年时间,努尔哈赤就把阿巴亥给召了回来,重新恢复她的大妃身份,仿佛阿巴亥只是去度了一个大长假。

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来,努尔哈赤“休弃”阿巴亥,只是一种冷处理,这样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她。

连把自己绿了都能忍,努尔哈赤会舍得让阿巴亥殉葬?

这正是我要说的诡异之处。

1626年,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急忙派人去接阿巴亥,在他生命最后一刻,留在他身边的只有阿巴亥。

可努尔哈赤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挂了,他还没来得及留下书面遗嘱,就一命呜呼了。

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护送他的遗体回来,结果,当天夜里,四大贝勒就找上门,逼着她殉葬。

皇太极告诉阿巴亥自己有老汉王的遗言:“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

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这份遗言的意思是,阿巴亥虽然貌美,可是心怀嫉妒,常常惹我(我指努尔哈赤)生气,虽然她有心机,可我却能管得住她。

可是呢,一旦我死了,留着她,可能会是个祸害,所以,等我死了,一定要让她殉葬。

阿巴亥自然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努尔哈赤的遗言,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只是,当时的她,却孤掌难鸣。

《宁古塔纪略》:夫死,必有一妾从殉。

当殉者必于主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僧也。

当殉者不哭,艳妆而坐坑上,主妇率皆下拜而享之。

及时,以弓弦扣环而须之。

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扼之死矣。

阿巴亥即使不愿意赴死,他们也有办法。

按照制度,如果指定的殉葬人员不想死,那别人可以帮忙用弓弦勒死她,或者众人一起上前,把殉葬者掐死。

《孝庄秘史》中,阿巴亥百般不愿,但为了儿子们,她还是决定赴死,就在她要把头套进白绫的一瞬间,15岁的儿子多尔衮冲进了院子。

阿巴亥垂死挣扎,想要见多尔衮最后一面,皇太极怕夜长梦多,一根弓弦结束了阿巴亥的性命。

我之所以说诡异,是因为阿巴亥是大妃,还有未成年子女要抚养,按照殉葬制度,一般是不得宠的妃子,且没有生育过的才有资格殉葬,已经生育过的妃嫔,如果孩子还没有成年,也不在殉葬之列。

也就是说,古人很精明,他们死后,把年轻的没有生育地带过去,去地下照顾自己,而那些生育过的留下来照顾他们的孩子。

历史的话语权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关于阿巴亥的记录大部分已经被销毁,阿巴亥之死真相究竟如何,也只能是个永远的谜了。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殉葬的妃子不愿意死怎么办?

前文已经说过一种死法,就如同阿巴亥的死法那般“弓弦扣环而须之。

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扼之死矣。

”如果自己不愿意,那别人会帮忙用弓弦勒死,或者众人上前直接扼住咽喉,让殉葬的妃子窒息而死。

在明朝,这些被指定殉葬的妃子,被称为“朝天女”,别看名字好听,实际上这些女人的下场很凄惨。

朱棣驾崩,殉葬的妃子中有个朝鲜妃子韩丽妃,正值妙龄的她,怎么甘心殉葬呢?

韩丽妃一把鼻涕一把泪去哭着求新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韩丽妃跪求朱高炽,希望免她一死,放她回朝鲜伺候老母,可朱高炽无动于衷。

到了殉葬那天,殉葬的三十多个妃嫔被赶入一间大殿,里面放好了床和白绫,妃子们会爬上小床,把头伸进去,然后两腿一蹬,自己吊死。

“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诀。

”也就是说,朱高炽在她们殉葬前,会亲自过去辞别。

这时候,韩丽妃还是不肯殉葬,朱高炽只好让太监来处理这件事。

历史记载:及(永乐)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

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韩丽妃临死前,哭着对自己的乳娘金黑说“娘吾去,娘吾去”。

话还没说完,太监就把床给抽走了,韩丽妃挣扎几下,就咽气了。

除了被强行吊死,如果妃子不愿意殉葬,还可能被强行灌毒酒,或者灌水银毒死。

还有一种更惨烈的死法,是直接把活着的妃嫔和其他殉葬者赶入墓地,活活闷死。

也就是活殉。

据说,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让宫内没有生育过的妃嫔殉葬。

秦二世下令,把这些妃嫔驱逐到秦始皇的陵墓中,把她们放进准备好的棺木内,盖上重重的盖子,然后让人放下断龙石,把墓穴封死。

考古学家曾发现,一些陪葬者的身体很是凌乱,这些多是活殉时挣扎的痕迹。

写在最后实际上,即便是自己赴死的妃子,又有几个是自愿殉葬的呢?

她们无非是知道,只要自己的名字被列到了殉葬名单里,自己不去体面死,也会有人以不体面的方式,让自己体面死。

而且,她们的背后还背负家族使命,由不得自己任性啊。

1661年,24岁顺治帝刚咽气,20岁贞妃就主动要求为顺治帝殉葬。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当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遂尔薨逝,芳烈难泯。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贞妃之死,是因为“爱情”,但在这些文字背后,是贞妃做出的无奈之举。

贞妃是董鄂妃的族妹,据说,她之所以主动提出来殉葬,是要来平息顺治帝生母孝庄太后的怒气。

顺治帝偏爱董鄂妃,几次要废掉蒙古皇后,已经让孝庄很不高兴。

董鄂妃死后,顺治帝闹着出家做和尚,还折腾得自己感染天花不久亡故,让孝庄太后把一腔怒火发泄到董鄂全族。

贞妃站出来主动要求殉葬,是以自己之死,来换取家族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后,他下令废除妃嫔殉葬制度。

“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只不过,康熙帝也只是再八旗内部明令禁止,民间依旧有殉葬的现象出现,人殉依旧是女人最害怕的是陋习之一。

直到清朝灭亡很多年, 用活人殉葬的陋习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不得不感叹,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女性真的太幸运了。

关于妃嫔殉葬的事情,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啊。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