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美道姑鱼玄机是如何被送上刑场的?
历史的内核是文化,文化的内核是人。
纵观中国历史,男人几乎在其中占到近乎全部的大头,而女人似乎被人为的压制。
即便如此,历史上也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女性。
在这些女性中,她们大多因在政治上的建树而留名史册,以才情著称的女性并不多,唐朝的鱼玄机是其中之一。
鱼玄机虽然名传千古,但因其并非官宦显要,所以正史官文中并未留下关于她的片纸只字,其生平传记资料散见于晚唐皇甫枚所著的《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编撰的《北梦琐言》以及元代辛文房编著的《唐才子传》等文学作品中。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鱼玄机的形象和轶事也不尽相同,颇有出入。
关于鱼玄机,正史无记载,野史中的记载资料也甚少。
因而后世对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所留下的作品上,她的诗作现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诗》有收录。
鱼玄机姓鱼,“玄机”并非其本名,她最初的名字叫鱼幼薇,京兆长安人,具体的生卒年份均不详,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她出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卒于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
从后世对鱼玄机诗作的评价来看,她是公认的才女。
但是她开放的生活作风问题也受到了后人的诟病。
虽然关于鱼玄机的生平史料并不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散落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资料,尽量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鱼玄机。
从她二十余载短暂的生命经历中,窥探唐朝时期,一位平民女子和她的人生。
鱼玄机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生,可惜时运不济,科举多年都未能如愿。
心灰意冷之下,他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悉心栽培女儿上。
因此鱼玄机五岁能诵诗,七岁会习作。
晚唐皇甫枚的《三水小牍》中记载:“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宋初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说,鱼玄机从小就“甚有才思”;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形容她“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
可见,鱼玄机在诗文功底上的出色是人所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所接受的教育。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世风开放,因此文化教育普及到了各个阶层,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小,对女性的受教育、学文化是予以鼓励和肯定的。
唐朝没有专门针对女性的教育方式和机构,但是科举制度带来多种多样私学的兴起,如家学教育、私塾教育、乡学教育、私人讲学等,极大地使底层民众受到了实惠,女性也间接受益。
学者高世瑜编著的《唐代妇女》,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唐代妇女的专著。
她在书中将唐代女性所受的教育分为道德立法、女红家务、典籍文化和音律丝竹等四类,一般的平民家庭侧重的是道德立法和女红家务教育,负责教导的一般是母亲。
但是有些普通家庭的女性会在父兄的指导下学习作诗赋文章,比如鱼玄机就是受教于父亲。
但是父亲的早逝,使得年幼的鱼玄机和母亲的生活陷入了困顿。
于是,母亲不得不为青楼里的歌姬洗衣来维持生计。
当时鱼玄机的才华名声在外,她的诗引起了名满京华的大才子温庭筠的关注。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其先祖为唐初宰相温彦博。
温庭筠文思敏捷,富有天赋,他的文字都写的非常艳丽。
唐朝的科举是以诗赋取士,考试的内容就是作诗和作赋。
考试的过程中,不仅为考生限制一个题目,还要限韵,要求考生在规定的题目和韵的范围内当场做出诗赋来。
这个由朝廷规定的韵,被称为官韵。
限韵的写作难度肯定比自由用韵的难度要高,然而这些对温庭筠来说并不算什么。
每次考场押官韵作赋,他作的非常快。
当时的科举考试,要求在诗赋中押给定的八个韵字,温庭筠叉一下手就想出两句诗(古诗两句押一个韵),他叉八次手的时候,一首含有八韵的诗就完成了,所以他被称为“温八叉”或“温八吟”。
温庭筠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次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
可事实上,他的诗赋文章的确写的非常好。
他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在考场里替其他考生做诗赋,以至于后来主考官每次让他单独坐在一个地方,不让他跟其他考生一同坐。
温庭筠读书多,才华横溢,喜欢写作,尤其擅长作诗赋。
他的诗与晚唐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
他不但赋写得好,晚唐时期流行的骈文,他也写的非常好。
当时骈文写得好的有三人,一个是李商隐,一个是段成式,还有一个就是温庭筠。
温庭筠虽然富有才华,但并非帅哥,相貌丑陋,当时的人们将他比作钟馗,称为“温钟馗”。
但温庭筠在品行上却不大检点,外表不修边幅,生活却很浪漫,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温庭筠和鱼玄机是如何相识的,已无从知晓。
但温庭筠绝对算得上鱼玄机的伯乐,是他发现了鱼玄机的才华,并把鱼玄机当做自己的学生进行悉心的教导。
二人相识时,鱼玄机十岁出头,而温庭筠四十出头。
相处的时间久了,自幼丧父的鱼玄机似乎在温庭筠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开始对温庭筠产生了情愫。
不过两个人的身份、年龄差距实在是太大,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还是坚守住了。
他最终想到了一个拒绝鱼玄机的方式,就是把她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
鱼玄机虽然才情斐然,但是婚姻却坎坷多舛。
鱼玄机十四岁那年,李亿状元及第,邀约众友人相聚崇真观题诗,这其中就有鱼玄机。
新科状元李亿非常仰慕鱼玄机的美貌与才华,在温庭筠的撮合之下,李亿纳鱼玄机为妾,李亿早有妻室。
婚后最初的时光里,李亿和鱼玄机恩爱有加,生活惬意。
直到李亿原配妻子裴氏的到来,一切美满的生活结束了。
裴氏非常嫉妒鱼玄机的美貌和才华,根本容不下鱼玄机的存在,于是逼着李亿写下休书,要将鱼玄机赶出去。
唐朝是个极为看重门第和地位等级的社会,这一点也体现在婚姻制度上。
《唐律疏议》记载:“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婚配”。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配偶,但必须门当户对。
贵贱有别的,不能结婚。
唐朝明媒正娶的正妻,其地位远远高于丈夫的妾室。
《唐律疏议》中规定:“妻者,齐也,秦晋为匹。
妾通买卖,等数相悬……”意思是说,正妻的地位和丈夫一样,而妾室是可以随意买卖。
妾的地位低下,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格、尊严也没有。
平民出身的鱼玄机终究难以改变她在婚姻中卑下的地位,不仅和正妻地位悬殊,甚至算不上与丈夫有正式的婚姻关系。
裴氏的娘家是河东豪门大族,裴家在隋唐可谓是“千年宰相之家”。
唐朝时期对于门第非常看重,畏惧裴氏家世的李亿,只能将鱼玄机安置在长安城亲仁坊的咸宜观中,并许诺日后一定接她回去。
从此,世间少了一个叫鱼幼薇的女子,咸宜观中多了一个道号“玄机”的道姑。
尽管鱼玄机进入道观并非自愿,但是女子出家做道姑在唐朝并不算什么凄惨结局。
咸宜观在长安城中算得上是颇有名气的道观,其前身是唐睿宗李旦未称帝时的藩王府,唐玄宗开元年间,王府改为 “仪坤庙”。
后来唐睿宗李旦的原配肃明皇后附入太庙后,这里又成了肃明道士观。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二十九女咸宜公主在肃明道士观出家,这里又更名为咸宜女冠观。
所谓女冠,就是女道士,唐朝有皇室公主出家入道的习俗。
咸宜观的规模颇大,观内的壁画都是丹青明手所作。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亲仁坊咸宜观)殿外,东头东西二神,西头东西壁吴生(道子)并杨廷光画,骢间写真及明皇帝、上佛公主等图,陈闳画。
”鱼玄机与丈夫李亿分别之后,还一往情深,多次给李亿寄去诗书,以示相思之苦。
她还在痴情地等待李亿接自己回去,但最终等到的还是被抛弃的结局。
或许正是因为婚姻的不幸导致了鱼玄机后来的不羁。
她开始了与风流名士“鸣琴赋诗,间以谑浪”的生活。
鱼玄机在咸宜观挂出了“鱼玄机诗文候教”七个大字,从此文人墨客、才子风流纷沓不绝。
正是在这里,鱼玄机得以结识更多的名士,与左名扬、李近仁、李郢等人诗词酬酢,唱和交际。
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
对于一个伤透心的女人来说,有多深情,就可以有多滥情。
白天,鱼玄机和那些文人骚客在相拥相伴中,把酒品茶,切磋诗艺;夜晚,鱼玄机又和他们载歌载舞,寻欢作乐。
谁要是博得了鱼玄机的欢心,就会被她留宿咸宜观,与其共度良宵。
唐代道教之风盛行,女性入道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甚至社会时尚。
唐代女冠的生活十分放任,杨玉环就曾以女真人的身份与唐玄宗暗度陈仓。
虽然唐朝世风开放,但由于违背传统的礼教观念,这使得女冠在历史学家笔下与坊妓并举。
然而唐代女冠与坊妓并非处于同一个社会阶层,女冠最起码不需要仰男性鼻息生存,鱼玄机就曾多次拒绝不喜欢的求爱者。
称鱼玄机为“荡妇”,也只不过是卫道士的一家之言。
鱼玄机人生走向终点,却是因为被怀疑妒杀婢女绿翘而处以极刑。
这件事在晚唐皇甫枚所著的《三水小牍》中记载的非常详细。
按照《三水小牍》的说法,乐师陈韪到咸宜观找鱼玄机,然而鱼玄机不在,只有婢女绿翘守在咸宜观中,两人看对眼了就发生了偷情之事。
鱼玄机回到道观之后,觉察到了二人之间的不轨,于是询问绿翘,但绿翘矢口否认自己有解佩荐枕之欢,被逼至极,她对鱼玄机反唇相讥,历数她的风流韵事。
一怒之下,鱼玄机将绿翘活活打死。
为了掩盖杀人之事,鱼玄机将绿翘的尸体埋在后院中,自以为没人知道。
然而终究纸包不住火,被一位来咸宜观的客人无意间发现了,报告了官府。
最终,鱼玄机被捕入狱,被处以极刑。
《唐律疏议》中记载:“奴婢畜产,类同资财。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也就是说,唐朝的法律把奴婢的地位视同牲畜,属于主人的财产。
主人杀死自己的奴婢,只需承担极其轻微的法律责任。
《唐律疏议》中记载:“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
无罪而杀者,徒一年。
”意思是,主人没有通过官府而擅自杀了有罪的奴婢,仅仅杖责一百大棒;如果主人擅自杀了无罪的奴婢,则要服劳役一年。
按照唐朝法律的规定,鱼玄机打死婢女绿翘,罪不至死,最多也是服一年的劳役,为什么最终却被判处死刑呢?
这就要从审理此案的京兆尹温璋说起,温璋是鱼玄机的老师温庭筠的同族远亲兄弟,也是一个喜欢杀人的酷吏。
温璋曾是鱼玄机的仰慕者,曾多次前往咸宜观想获取鱼玄机的芳心。
然而鱼玄机无论如何就是看不上温璋,一次次将温璋拒之门外。
比较讽刺的是,当年温庭筠发现了鱼玄机的才华,将她带入了名利场;最终他的兄弟温璋因记恨鱼玄机,而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温璋也没得善终,在他诛杀鱼玄机一年后,因坐罪从京兆尹被贬为振州司马,后服毒自尽。
女人的一生,最在乎的往往是情,而世间最难得到的,却是那真正有情的人。
鱼玄机留下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成了诗歌中的经典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