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成功是不是因为那个时代与他争天下的人太弱了?如果朱元璋生活在三国时代会怎么样?
朱元璋如果生活在“三国时代”大概率是刘三刀式的角色。
也不是说朱元璋能力不行,而是在三国那个年代,进入高层的第一步就是“家世”,你要是泥腿子出身,没有人会鸟你的。
所以什么“四世三公”,“我是大汉皇叔”等等靓眼的头衔一定要戴在头上,你要是没啥功名,就是底层出身的人,相当高的层级就是“刘三刀”。
汉代一个重要转折点就在汉武帝这一时间段,“独尊儒术”,“盐铁官营”“察举制”等等,任何一项都是影响国家的大事。
就比如“察举制”,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但是被推荐之人绝对是地方读书人,当时教育稀缺,能读书的人自然是地方豪强。
再加上当时西汉的税收是以“人头税”为重,“土地税”很轻(三十税一),这就使得正常交税的百姓活不下去,他们宁愿去依附权贵(为奴),权贵可以隐藏人口,不交或者少交人头税。
又因为土地税很轻,权贵们大量买地。
所以从汉武帝开始,官僚贵族、豪强地主、巨商大贾、教育世家就是一体,这种四位一体的状态,使得上层贵族垄断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机会,社会向着朝着“门阀大族”方向发展。
士族垄断一切的后果就是,看一个人就得从他的家世看起。
所以很显然,朱元璋第一步都过不了,后面就不用想。
当然在前三国时代,吕布与孙坚这二位是特例,就在于他俩特别能打,尤其是孙坚。
孙坚是从底层起来的,但相当不容易,早期跟着朱儁作战,又跟着张温到西北作战(此时董卓是战友)。
中平四年(187年),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
《吴录》:是时庐江太守陆康从子作宜春长,为贼所攻,遣使求救于坚。
坚整严救之。
主簿进谏,坚答曰:“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
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
”乃进兵往救,贼闻而走。
孙坚发家的早,在跟朝廷的作战中,算是混出点名堂,所以孙坚自己说““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
”也因平定叛乱,汉朝录前后功,封孙坚乌程侯。
此时孙家算是正式走进“大家”的眼里。
当然,如果朱元璋后期能跟刘备或者曹操,达到赵云,五子良将这个水平,应该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朱元璋军事能力相当强,但更进一步就不可能了,在曹操那是曹氏与夏侯氏的位置,在刘备那是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的位置,他们能做到这种高层,除了能力外,还有就是主君的信任。
至于说,想当独立的诸侯,然后统一天下,那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