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藏家愿意把自己最大的田黄石拿出来分享看看吗?

2023-01-07
16 阅读

温润洁腻田黄章方鹏霏该清初”色如丹枣、极为罕见”的特等田黄冻印重88克,刻\"宝墨楼\"三字。

是清初海南吴典藏书和藏字画楼堂号。

吴典,字国猷,号学斋。

自小颖异,15岁中秀才,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据文史资料载: 在吴典出生前的1737年,吴家大宅就已经建好。

吴典中进士后,在府内加盖“宝墨楼”用于藏书藏字画等; 后又建“赐砚堂”为书房。

但几经战乱,宝墨楼和赐砚堂均已踪迹无存。

此红田印包浆淳厚,古意盎然,属老红田。

可用三精概括,即:精彩、精妙、精到! 左上角有一块石皮,天然一目鉴真。

圆眼型萝卜纹清淅尤徍; 质地优纯,温润洁腻,莹泽华滋,灵凝绵密,色度极为饱和,应为正红田范畴。

尤为出彩的是篆刻功力十分了得,结构塑造惟妙惟肖,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深得汉印三味的高人,似又能兼取秦篆的旨窍,吐纳融会,为己所用,自成气候,冲切并运,直逼汉人切玉。

石精印妙,独辟蹊径,以其所擅秦篆汉隶入印,精湛的书法造诣和冲切并用的刀法,把秦汉字体飘逸挺秀的风致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印学史上一大创举。

田黄系寿山石中特有而稀少的一个品种,产于寿山乡内外洋的溪田中。

上有坑头洞,洞旁有溪,即寿山溪。

通常以溪水所灌溉的水田范围内出产田黄。

分上、中、下坂。

田黄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石中之王”尊号,质地温润可爱,肌理细密酥嫩,颜色饱和明快,自明清以来就被称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世人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田黄脱离石脉而独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属“无根之璞”。

上坂的田黄由于上游水质纯洁,出产的光泽明亮,透明度高,通灵嫩雅,颜色略带微黄,以白田为主,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

中坂位于溪水的中部,所产田黄石大多标准而规范,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细腻,萝卜纹理清晰,多出“田黄冻”、“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等极品石料。

下坂因处溪水尾带,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亦较粗。

乾隆皇帝祭天为什么案上摆放田黄石呢?

说是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

乾隆皇帝醒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

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对自己的恩赐。

从此,他就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在祭桌上摆放一块上佳的田黄石。

田黄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第三纪末期,属寿山石矿的一部分,矿石受风雨剥蚀,从矿体上分离而散落于溪水旁边,慢慢被沙土覆盖,埋于田地中及河 滩下;日久天长,致使石色外浓内淡,产生了色皮和萝卜纹等特征。

田黄产于福建寿山溪旁一段约8公里的溪流水田的底下,分上坂、中坂、下坂、碓下坂,中坂所产田黄尤佳。

色分红、黄、白、黑等。

红者曰红田,黄者称田黄,白者呼白田,黑灰者谓黑田,另有银裹金、金裹银、乌鸦皮等。

象此印红田为中坂所产,色似红橘皮,且比桔皮红得更深更浓,像红琥珀,但比琥珀温婉可亲,肌理蕴润,绵密酥化,质纯优雅,凝灵成冻,为田黄中色度最饱和之品,有一圈一圈的圆眼纹,为正红田,产量极少,为田黄中的极品。

田黄在当今的买主大多是企业界收藏家,越是质地优良,雕工精湛的佳品,越能吸引买家兴趣。

田黄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王”;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印材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制成印章,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

田黄的色泽,以沉静、纯洁、宝石光泽为上。

一块上等田黄印,除了具有细腻、温润、酥雅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纯正、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

收藏田黄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色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

田黄石有独特的纹路,被称作“萝卜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的依据,但是,有“萝卜纹”的石料并非都是田黄,寿山石基本都有萝卜纹,因此看是否田黄应全面、系统、综合分析确定。

收藏,是对生活与生命价值的感悟;收藏, 是对民族文化的延续; 收藏,更是心灵与历史文化的碰撞和自我寻根的过程。

2022年10月14日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