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黄钟大吕”是指什么?
2023-01-19
10 阅读
黄钟大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是一个高雅之词。
这个成语出自《周礼·春官·大司乐》:“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
”意思是用黄钟宫的调式演奏钟磬,用大吕宫的调式歌唱,跳《云门》舞,以祭祀天神。
其实,“黄钟大吕”是两个词,指的是律吕的第一律和第一吕。
律吕是一种调音的管子,远古时候借此物的声音来判定节气农时。
据传,最早用十二根竹管,按长短次序将排列好,斜插土里,来候地气。
到了冬至,阳气一生,第一根叫黄钟的管子发出\"嗡\"的声音。
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节气就是冬至。
由此类推。
十二根管子分成六阴、六阳。
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
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第一个是大吕, 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
在《国语 周语》中,将十二律吕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比如,郑玄就说:“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
”在诗词中也有很多名家使用这个成语,比如:陆游在《次韵师伯浑见寄》中,写到“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
”明代何瑭在《次日习仪太常不预再次华泉韵》中,写到“惭下里巴人曲,难并黄钟大吕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