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处于一个时期的慕容龙城和段思平谁厉害?为何?
天龙八部中曾提过几个极其厉害的前辈人物,其中两位是慕容家创出了斗转星移这法的先祖慕容龙城,大理的开国皇帝,段家的先祖,创出了六脉神剑的段思平。
都是五代时期的英雄人物,慕容龙城和段思平哪个更厉害?
关于慕容龙城这个人,天龙八部原著中对他的武功描述还是比较清楚的:到了五代末年,慕容氏中出了一位武学奇才慕容龙城,创出“斗转星移”的高妙武功,当世无敌,名扬天下。
金庸老爷子用了“当世无敌”四个字,很显然只能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慕容龙城巅峰时期,当时的江湖是没有人可以匹敌慕容龙城的。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慕容龙城就一定强于段思平?
慕容龙城生活的年代,天龙原著中有过描述,从中可以间接地推断出他活跃的大概年份。
他不忘祖宗遗训,纠合好汉,意图复国,但天下分久必合,赵匡胤建立大宋,四海清平,人心思治,慕容龙城武功虽强,终于无所建树,郁郁而终。
慕容龙城生于五代末,真正练成武功,纵横江湖无敌,想要实现慕容家复兴大燕的梦想时,此时五代已经基本终结。
赵匡胤建立大宋是在公元960年,前期赵匡胤忙于终结五代时诸国并立的局面,用了很长时间平定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部分北方地区和南方的的统一。
随后又采用“杯酒释兵权”之法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采用多种方式巩固统治。
慕容龙城打算复国时,却发现四海清平,人心思治,那么说明这个时间段,起码也是北宋完成了南方和部分北方地区的大统一之后。
赵匡胤是976年逝世,也就是说慕容龙城武功的巅峰期,应该是在公元970年左右。
段思平并不是金庸老爷子杜撰出来的人物,这是一个真实的据可查的历史人物。
段家是一个传承了很多年的大家庭,一直居住在南诏地区。
段思平公元893年出生,937年被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无奈之下竖起义旗,成功建立了大理国。
到了944年,51岁的段思平就离世。
从二人的生平就可以看出来,段思平死后26年,慕容龙城才真正走向巅峰。
很有可能就是段思平晚年的时候,慕容龙城才出生,或者才开始修炼武功。
二人一南一北,可能压根就没有交集。
从他们后人表现出来的武功水平,以及天龙原著中对他们的部分描述中,我个人觉得段思平可能要比慕容龙城厉害一些。
天龙时代,慕容龙城创出的斗转星移之法已经成为了慕容家的招牌武功,助慕容家闯出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诺大名声。
但从慕容复几次用斗转星移对付敌人来看,斗转星移和倚天中的乾坤大挪移一样,都只是一门纯粹的辅助性武功,想要用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前提条件必须是内力极其深厚,或者是只能对付比自己内功修为差一筹的对手。
慕容复曾和丁春秋有过一次对决,斗转星移之法就无法真正对丁春秋构成威胁。
只不过转换有形的兵刃拳脚尚易,转换无形无质的内力气功,那就极难。
慕容复在这门功夫上虽然修练多年,究竟限于年岁,未能达到登峰造极之境,遇到丁春秋这等第一流的高手,他自知无法以“斗转星移”之术反拨回去伤害对方,是以连使三次“斗转星移”,受到打击的倒霉家伙,却都是星宿派弟子。
少室山一战,乔峰对战慕容复和丁春秋等三人时,乔峰曾用出降龙十八掌,同时将自己掌力和丁春秋抵御的掌力挟带着攻南慕容复,只因力道太过雄浑,同时掌力急速回旋,攻击方向变化不定,慕容复的斗转星移就无法用出,只能后退闪避。
慕容家最厉害的绝技有三样,除了斗转星移之法,就属参合指和龙城剑法,而这三样功法中没有一门是修炼内功之法。
这也导致了慕容龙城之后,慕容家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名真正的能够震慑江湖的顶级高手。
慕容龙城能够无敌天下,靠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个人天赋。
王重阳一样,他个人成就非凡,徒弟却难以追平他。
段思平的武功水平如何,天龙原著中并没有提及,但从大理段家和段誉的武功中就可以间接推断得出。
大理段家的招牌武功,应该是一阳指、枯荣禅功和六脉神剑。
同时段家也有自己的内功修炼之法,而且还挺高明的。
段誉初学北冥神功,结果吸了数址人内功,真气在体内冲撞,害得段誉痛苦难当,最后还是天龙寺众高僧传授了段誉导引之法,这才让段誉能够控制体内的真气。
段誉吸了数十人内功后,内力之深厚一跃达到了江湖顶尖水平,就像王语嫣所说的那样:段公子内功修为深厚,将来得天下第一的,多半便是段公子。
凭借深厚的内力修为,段誉成为自段思平之后大理学会六脉神剑全部六路剑法的第一人。
段誉吸了那么多人的内力才达到修炼六脉神剑的条件,创出这门武功并以武立国的段思平内功之深厚,武功之高深可想而知。
枯荣大师只学了两路六脉神剑就能伤了鸠摩智这位天龙顶尖高手,尚不熟练的段誉也能靠着这门剑法击败众多成名高手,六脉神剑之犀利堪称天龙第一攻击性武功。
斗转星移无法转移无形无质的内力,而六脉神剑锐不可当,名为剑法,实则是指法,纯粹靠着深厚的内力外放伤敌。
以慕容龙城的武学修为,内力上很可能不是段思平的对手,斗转星移又无法转移六脉神剑,面对段思平还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