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员外是什么意思?员外、财主、地主、乡绅有何区别,谁厉害?
2023-01-20
7 阅读
财主:有钱人,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地主:持有土地超过自己能耕种的数量的人,通常会雇佣佃户给自己耕种,或者把土地租出去收租。
乡绅:有科举功名者(秀才、举人、进士)、退休官员,出过官员得家族,这些要么是在任官员的家属,要么是退休官员,要么是候补官员,考上举人者,可见官不跪,可免徭役(朝廷布置的免费劳动任务),可免一定量土地地税等等特权。
员外:源自员外郎,中央部院的长官叫尚书,副长官叫侍郎,下设各司长官叫郎中,副手就叫员外郎,相当于副厅级干部。
古代朝廷没钱就买官,朝廷也知道买官的人素质不怎样,让他们当官多半要为祸地方,所以卖出的官很多都是候补,而且很可能候补一辈子,这种候补官员不上任,没有权力,没有俸禄,但礼仪待遇与现任一致,就是说礼仪上尊重你,把你当做真正的官员一样。
古代商人地位低,就算你身价10000两白银,见了收入50两的七品县令,还是得跪,而且穿着、妻妾数量、房屋规格都有限制,不同等级的人只能做符合等级的事,比如你就算有钱,也不能盖超过规格的房子。
因此,有钱人倾向于买官,哪怕不上任,只有礼仪待遇,对他们来说都算的,这些买的官以各种员外居多,所以员外变成了有钱的候补官员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