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哪里能买到青岛一厂的啤酒?
这个,每个大型超市,都有。
个人觉得一厂的啤酒比不了二厂啤酒。
1.首先, 酒是一种嗜好性风味酒精饮品(呵呵,又在说教了 ),喝同品牌啤酒挑选厂区,对此就是很好的诠释,也从侧面说明,消费者 饮酒时在逐渐回归酒品的自身,个人认为这是酒类消费的一个进步,作为酿酒人感到十分谢慰。
2.其次,挑厂的基础是各厂区生产的啤酒风格不同已经足以让没有经过系统品评训练的消费者区别开来,并形成嗜好。
那么为什么在啤酒生产企业力推产品品牌风格一致性情况下,不同厂区的产品还会形成如此大的差异呢?
以下主要针对此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注意几个关键词:啤酒、同品牌、差异性。
3. 中国生产的啤酒为美国拉格啤酒为主,原料除大麦芽、酒花、水等啤酒传统原料之外,还引入了大米、淀粉等原料,属于淡色啤酒, 口感上相对于较淡。
相对于中国市场上主要发酵酒类饮品葡萄酒、黄酒来讲,口味要淡的多。
这就使啤酒的口感一致性相对更难控制,因为酒体成分极其微小的变化就能呈现出来。
就比如做菜,淡口味的菜总是较重口味的难以掌握火候。
4. 啤酒是生命的产物。
是啤酒酵母这个生命体通过其生命活动将大麦、酒花、水等啤酒原料转化成含有酒精、二氧化碳的可口的啤酒。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你可以说用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水、同样技术熟练的工人(尽管这也些多少有点差异,但可以通过技术管理手段加以控制到我们可接受的范围),但永远不能说做啤酒用同样的酵母,只能说用的酵母来自同一株原始株(或者说有一个共同的啤酒酵母祖先)。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这些酵母离兄弟姐妹都差了N多代呢。
何况啤酒酵母作为微生物,相比较我们人类动物而言对环境更加敏感,繁殖时间更短(差不多2小时繁殖一代),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更加容易被放大。
这就是啤酒的生产像生命一样活跃,像生命一样艺术,具有生命都具有的多彩和难以控制。
5.参与过一些企业建厂事物,工厂的布局、设备的选型等硬件的 成型效果(特别注意是效果)对后期实际产品生产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 不可忽视的影响。
企业厂区建设时所处的具体内外环境不同、甚至施工单位的不同,都会对工厂的建成效果有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 伴随企业一生,都很难通过技术、培训、管理加以调整。
不知题主所说的厂区有没有此种情况。
6.听到喝酒还原于酒,很是喜慰,个人感觉 做酒也应还原于酒。
为了安全、为了质量,我们人为划分类别、等级,制定产品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原料采购标准,形成工艺操作控制规程,貌似我们控制了一切,也无可厚非。
但在当今的情况下,很容易走上以法律条文为出发去酿酒(当然合法是前提),而不是以酒的本质为出发去酿酒。
这时”做酒“就变成”生产酒”,就如养猪变成了生产猪肉。
于是就激化了“酒”与当今社会的矛盾,而使好酒出现的少了,用一个日本友人的话说,少到已经使我们忘记了真正美酒的味道,因为我们从来都不曾拥有那种味道。
因此,出现好喝一点的酒大家就会十分留恋,记住那种味道并在选择时加以优先。
个人认为这种 喝啤酒选厂是基于质量不同的选择。
作为酿酒人其实有点汗颜, 也真心希望有一天大家喝酒选厂真的是基于个人喜好的不同,而不是因为质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