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补课的年代孩子们是怎样考学的?
我是六十年代人,那个年代没有补课。
我就讲讲我是怎样考学的。
一直上到初中,别说补课,连除课本之外的任何一本学习资料都没见过,小学就学语文和数学两门课,到了初一增加了政治,初二增加了物理初三增加了和化学。
地理历史生物和英语有课本,没老师,所以没上过。
我82年中考,考试科目语数英。
不过,语文数学满分100,而英语满分只有30分。
一、小学和初中,因为我们那时是在同一个学校一直上到八年级。
(小学5年,初中三年)语文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是她培养了我的读书兴趣。
那个时候,小学老师语文数学班主任一肩挑,甚至班主任兼任音乐美食体育老师。
没有现在那么多专职的老师。
那个时候,学生的手里根本没有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最流行的就是小人书,但老师手里有一本《格林童话选》。
自习课时,老师经常给我们读《格林童话选》。
拇指姑娘,七个小矮人,灰姑娘……悄悄地飞进了我的梦里。
没有课外书的的年代,我就把课本当课外书,假期把发下的新书尤其是语文都看完了,遇到要求背诵的课文,我提前在假期里就被过了;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在课上老师自己读一遍,老师再领读,学生再分段读,最后还要自己读,来回几遍,也就背过了。
作文课,经常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写。
老师写完了,给我们读一读,老师把它叫“下水作文”。
每两周一篇作文,第一周写,第二周讲评,主要是念学生们的作文。
我的作文经常被作为范文在全班读,心里美美的。
所以我的语文还不错。
高考时我的语文107分(满分120)。
所以我认为,语文,多读多背多写就行了。
数学数学老师手里有一本《算数一千题详解》。
每天中午在小黑板上抄两道书里的题。
里面有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年龄问题等等很有意思。
我们同学们就互相讨论商量,中午就扣数学题。
扣不出来,就去问老师。
越扣越有意思,很有成就感,数学的思维就逐渐形成了。
那个年代,上午第四节都是数学自习课,就是做数学题。
一节正课配一节练习课。
做题多,基础掌握的很扎实。
英语我高中以前没上过英语课,因为当时我们学校没有英语老师。
所幸我家里有收音机。
收音机里每周有两次英语课。
一男一女读单词和课文。
其它都翻译语法都没有。
我每周都坚持听课,自己再多读。
语言类的就是多读,多背。
其它各科不再一一赘述,就是认真听课,坚持练习!二、高中时代高中就出现了一些习题集、习题解析之类的书,但仅是个别学生有,各科老师就给我们印题。
尤其是英语,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高中老师就从初一英语讲起,但是速度很快,自己不加紧学,肯定跟不上。
初一个月把初中六本英语书就串完了。
学生们都是农村的,非常刻苦。
老师提前把题用钢板,刻笔刻在蜡纸上,让我们同学两个一组,每天抽时间去印题,一天做一张题。
第二天老师订正答案。
我自己再把错题和相应的知识点整理起来,考一次重新整理一次,次数多了,繁琐的语法单词特殊用法就记得滚瓜烂熟了。
数学物理化学,我定了《高中数理化》,语文订了《语文报》。
这些事我额外给自己的加餐。
那时我住宿,晚上学校规定必须按时回宿舍按时作息,但是早晨归我了。
我就晚上睡觉前多喝点水,早晨早早就被尿憋醒,悄悄回教室学习。
那个时候,学校也没有补课,学校老师也没有办培训班的,更没有社会上的培训班。
想学的就自己想办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