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为什么把历史称为“春秋”,而不是“春夏”或“夏冬”呢?有何讲究?
我们先看看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为什么偏偏叫“春秋”?
从时间维度上来讲,“春秋”是指东周的前期,即,春秋时代。
以周王朝“平王东迁”这个事件为时间标志,之前叫西周,之后就叫做东周。
东周时期又以“三家分晋”为时间标志,之前叫春秋时代,之后叫战国时代。
从直接原因看,“春秋”得名于鲁史《春秋》。
但史料则显示,周王庭规定各国要写“史”。
在周代已有了明确的史官,并建立了完备的“周史之法”。
周代天子有律令,要求每个诸侯国的史官都要“修史”,其用途可能是将各国的“史”,送到王畿给天子观阅或补充周“史”。
史料还显示,“春秋”也并不是鲁国史官的“专利”,因为春、夏、秋、冬四季便是一年,史官们也都用春夏秋冬来称自己记录的历史,只是被简称为了《春秋》。
正是因为这一时期记载历史的书叫《春秋》,所以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了“春秋时代”。
到了汉代,各国的史书都已不存在,只有被孔子所修的鲁国《春秋》尚存。
这部史书也就成为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后来就只能以孔子的《春秋》来代指这一时代的史书。
所以,《春秋》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地位很高,以至于人们对后世的史书,都看作是对《春秋》的延伸和继续。
所以我们也就把历史也称为“春秋”了。
当然了,之所以当时人们将记录的历史叫做“春秋”也有其历史渊源。
在西周或者更早的商代,由于还在创造文字的时期,当时所造的单字较少,一些古人往往会用一个“春”字来表示一年的意思。
后来,又将一个耕作或收获周期“春夏秋”来代表一年,并简称为“春秋”。
又因为,写历史或者记载历史的书一般又都是以纪年的方式,所以周朝的春秋时期,也就将记载历史的书称之为《春秋》了。
你明白了吗?
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我是“南山老李”。
关注我,我们一同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