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1427年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并入越南21年后取消交趾行省,并撤回明军,恢复越南?

2022-08-13
2 阅读

哪个皇帝都不会嫌弃自己统治的版图大,只会嫌弃自己统治的版图小,明宣宗也一样,他恢复安南(今越南)成为独立王国,是因为力不从心。

出兵安南的原因明朝自从建立之初,就与安南保持着密切的藩属关系,明朝是安南的宗主国,安南则是明朝的属国,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对于明朝而言,像安南这种穷地方,只需要臣服于明朝就行了,不必要动刀兵,反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在永乐四年,作为明朝皇帝的朱棣不但对安南动刀兵,而且是大举的动刀兵,整整调兵三十万,号称八十万,直指安南。

而这一场战争的导火索,是源自于安南国内的王位继承问题。

建文年间,安南国内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变,作为丞相的黎季犛杀掉国王陈日煃,以及他的宗族成员,还有拥护他的大臣。

自立为王,改姓胡,名一元,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胡汉苍。

由于当时作为统治者的建文帝都自顾不暇,忙着如何消灭朱棣这股造反力量,对于安南国内的情况不闻不问。

直到朱棣造反成功,才惊奇的发现,安南的国王竟然从原来的陈氏改变为现在的胡氏。

对于改变,安南递交的文书有解释,那就是陈氏无后,自己作为陈氏的外甥(胡汉苍的母亲是陈氏公主),也勉强算是陈氏的宗族成员。

再加上百姓拥护自己,于是勉为其难的成为国王,希望朱棣能够承认自己。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改姓,事情肯定没有那么简单,这是朱棣的第一直觉。

朱棣派使者杨渤前往安南调查。

像篡位这种事情是怎么盖也盖不住的,毕竟知情者太多。

但是杨渤回国后,却得出了一个瞠目结舌的结论,现任安南国王胡汉苍所说的都是事实,可以肯定他受了贿。

既然派出去调查的使者都说了是事实,朱棣便顺水推舟承认胡汉苍的国王地位。

但仅经过了一年,也就是永乐二年,安南的大臣裴伯耆在没有安南通知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了明朝,并声称有要事禀报。

心存疑虑的朱棣亲自接见了裴伯耆,得知了胡汉苍篡位的真相。

裴伯耆是安南的大臣并不假,朱棣见过,但是他说的话却有待考察,毕竟朱棣曾经派过使者到安南查证过,决定先找个地方让他住下来。

而关于胡汉苍篡位的事情再慢慢查证。

还没等朱棣查证的结果出来,就又有一个安南人到明朝,声称他是陈日煃的弟弟陈天平。

朱棣安排他与裴伯耆见面,裴伯耆印证了他的身份,证明他没有说假话。

裴伯耆、陈天平,虽然两个人到明朝的时间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致的,希望明朝能够出兵安南,推到胡氏政权,扶陈氏上位。

出兵他国那可是大事,绝对不能含糊,朱棣见过裴伯耆,但是并没有见过陈天平,陈天平到底是真是假,朱棣并不知道。

但只要确定陈定平的身份,基本上就能够知道胡汉苍篡位的事情到底是不是事实。

每逢年底,各个臣服明朝的国家都会派使者到明朝朝贡,朱棣趁着这个机会,将陈天平亮出来给安南的使者看。

安南的使者一下子就跪在了地上,一个个惶恐不安。

朱棣意识到胡汉苍篡位的事情是真的,陈天平的身份也是真的。

朱棣当即将一封书信送到安南,叫胡汉苍最好将位置让出来,要不然就让他见识一下明朝的厉害。

胡汉苍不是一般的识趣,回复明朝,位置他已经让出来了,就等着陈天平回去继承。

虽然明朝实力雄厚,朱棣也有着一定的自信,但是总感觉这件事情不简单,特地派出了广西左、右副将军率领五千士兵护送陈天平回国。

紧接着令朱棣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胡汉苍竟然敢率领十万大军将明朝的士兵包围,当着明军的面将陈天平强行杀掉。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胡汉苍的十万大军并不敢对明军动手,陈天平一死就随即撤军,随后还表示来日一定上书谢罪。

战争爆发胡汉苍虽然仅仅只是杀掉陈天平,对明朝挺客气的,但是朱棣可不这么认为。

你一个蛮夷小国竟然敢阳奉阴违,当着天朝的面杀了天朝要保护的人,天朝如果不出兵,颜面何存?

胡汉苍得知明朝出兵的消息,赶紧对国防工作进行了加强,但随着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一个月,两个月,就是没有见到明朝的大军。

这时胡汉苍开始怀疑,明朝是不是根本就没打算出兵?

到了第三个月,胡汉苍得到消息,明军已经向向安南赶来,而大军的数量整整有八十万(实际三十万)。

原来明朝之所以迟迟不出兵,是因为动员的数量太多。

一听说大军有八十万,胡汉苍整个人都慌了。

就算这个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了,这次说什么明朝也不信了,毕竟骗了明朝一次,难不成还想骗明朝第二次。

明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广西,一路从云南,向安南进军。

两路大军都顺风顺水,突破了安南的外部防线,顺利在白鹤会师,下一步就是重镇多邦。

胡汉苍在多邦这座城市可谓是煞费苦心,特地找了一大堆的大象,准备在明军攻打多邦的时候,给明军来个出其不意。

却不曾想,明军的主帅张辅并没有被连续的胜利冲昏头脑,在开打之前派出了多个间谍到多邦打探消息,得知了胡汉苍的诡计。

要是一般人可能就想不出什么办法了,毕竟大象这种东西皮糙肉厚,你要是想依靠人力去打,几乎不可能。

但是张辅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狮子,但不是真的狮子,是用假的狮子,毕竟明朝不产狮子。

明军攻打多邦外城的时候,多邦的守将并没有将大象放出来,直到外城被攻破,明军攻打内城,多邦的守将才将大象放出来。

明军将画的狮子皮披在马的身上,然后将马的眼睛蒙上,一鞭子抽在马的身上,马就直接往前面冲,哪里还管前面是大象,还是狮子。

真的大象被假的狮子吓得不轻,再加上明军有火器,大象纷纷扭头向后面跑,而后面就是多邦守军的阵地。

多邦的守军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到头来竟然被明军捡了便宜。

攻克了多邦的明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攻克了安南的东都以及西都(当时安南有两个都城),俘虏了胡氏父子,将其押回明朝处死。

叛乱不止安南的战事虽然告一段落,但是还没有彻底解决,因为新的国王还没有找到。

朱棣派人到安南国内寻找陈氏后人,但就是没有找到(没有用心找或者是故意没找到),后来一千名安南人请愿:反正安南曾经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汉唐时期),现如今重新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也理所应当。

朱棣采取了这一提议,在永乐五年六月,将安南改为交趾。

脱离中原王朝四百年的安南,再次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个省。

张辅从安南撤兵不到半年,安南人就纷纷举兵造反,试图推翻明朝的统治,策划的人就是陈艺宗的儿子陈頠(陈氏后人)。

陈頠被明朝俘虏,陈頠的侄子陈季扩接过陈頠的大棒,继续坚持造反工作,以至于张辅又得先后三次出征安南,将陈季扩赶到了老挝。

老挝害怕得罪明朝,将陈季扩绑了送给明朝。

按道理来说,都两位陈氏后人造反失败,造反活动也应该停止了,但是还不到三个月,陈季扩的金吾将军黎利接过了陈季扩的大棒,开展造反活动。

其实当时安南人造反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安南已经脱离中原王朝四百年,大部分人都不服从中原王朝的管制,纵管朱棣在安南免税三年。

第二、明朝在安南设置的大部分官吏仗着天高皇帝远,无恶不做,只顾中饱私囊。

特别是太监马祺。

黎利造反与他有直接关系,因为黎利的女儿被马祺强行抢去送给朱棣当奴婢。

自从永乐五年安南纳入明朝的版图以来,叛乱几乎从未停止,一直延续二十年,明朝在安南已经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

新上位的明宣宗想要放弃安南这个无底洞,但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恰好宣德二年黎利谎称找到了陈氏的后人陈暠(这个是假的)。

明宣宗顺水推舟将明军从安南撤回,自此安南再次恢复了独立的地位,但依旧是明朝的属国。

结语陈暠这个倒霉蛋,本以为能够白捡一个国王当当,最起码不能当国王,也能够当个富家翁,却不曾想在宣德三年被黎利杀死。

朱棣对蒙古五次大规模用兵,又对安南一次大规模用兵,小规模用兵不计其数,国民已经心力交瘁。

因此,明宣只想休养生息,开创盛世,不想再动刀兵,默认了黎利的行为,还承认了黎利的地位。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