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2023-02-10
10 阅读

其实很难,也不难。

研究表明人在成年之后性格习惯价值观会逐渐稳定,原因也很简单——成年后人的大脑可塑性大大降低了。

对性格来说,尤其如此。

所以对尤其是想彻底改变性格的成年人来说,还是省省吧。

但针对某一方面,尤其是彻底改变一个习惯来说,只要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方法。

运气好的话,只需要一个契机,足以实现彻底的转变。

比如我,就从一个不爱运动的彻底变成了一个喜爱运动的人。

有人会问健身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多累啊!李笑来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其实这种累不一样,夫妻之间那个啥也挺累的,不照样乐此不疲不是。

”我看到这个回答的时候真是佩服,如此智慧的类比,让一个没有相关经历的人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运动的快感。

比如我,每天打羽毛球1.5-2个小时,用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一年半,不分春夏秋冬。

哪怕冬天零下十度,哪怕福建长达半年的30度高温天气,我毫不懈怠,坚持依旧。

同时花了好多钱买球拍、球鞋、球衣和球,花了海量时间看球赛。

在我本身并不算胖的前提下,一年下来瘦了八斤,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都变了。

同学们都佩服死我了,可其实,我每天打球真的要爽死了呢。

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内部动机。

简单地说,就是做某件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做这件事本身。

比如,那些马拉松爱好者,为了跑马拉松,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为了参加马拉松比赛,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花了大量的金钱,冒着巨大的受伤风险,请假、买机票、订酒店、每日训练、买运动装备,竟然是为了跑步42公里!而且还不可能得奖拿名次!这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花钱买罪受,花钱要酷刑,说他们一句傻X也不为过。

可其实啊,马拉松爱好者都快爽死了,爽上天了呢。

为什么会酱紫呢?

原因在于,当人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分泌一些叫做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简单的说,就是他们大脑里分泌了许多开心、愉快的物质,这样啊,他们越运动就越爽,越爽就越运动,简直停不下来呢。

有些人甚至会爽得达到“跑步者高潮”。

有些人甚至会跑步成瘾、运动成瘾。

其原理,和吸烟喝酒打麻将成瘾是一样一样的。

那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我跑步一点儿也不爽,反而觉得很累的。

原因是这样子的——一个人遇见一件事的感受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而是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信念(我最近真的受认知疗法荼毒太深了= =)。

而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跑步很累,都是因为在过去的成长环境和亲身经历中,体验到了跑步是很累很痛苦的感受和想法。

这一点,各个阶段的体育老师,真的是功不可没啊。

每次上课都会说,先跑五圈,然后再自由活动。

这句话真的很可怕,它意味着告诉大家跑步是一个任务、作业,是很痛苦的,而自由活动是一种奖励,是很愉快的。

久而久之,大家都被洗脑,发自内心的认为跑步很痛苦,自由活动很快乐了。

可是,话说,自由活动时不也是在“跑”着玩儿么= =以此类推,人们看到劳模在没日没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的劳动,其实啊,他很爽很爽呢。

人们看到科学家在没日没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的科研,其实他很爽呢。

人们看到雷锋叔在没日没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的做好事,其实他很爽呢。

人们看到健身达人在没日没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的健身,其实他很爽呢。

人们看到学霸在没日没夜、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的学习,其实他很爽呢。

所以啊,建议阅读《习惯的力量》、《自控力》《意志力》、《woop思维心理学》如果真的读懂了,在某些习惯上彻底改变,真的不难呢。

(本回答只针对题干,不针对题主的具体情况)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