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穷困潦倒,娘家为何不相助?

2022-08-13
2 阅读

再没有陆小曼那样幸运的人了!老公徐志摩死了,公公徐申如仍然给予抚养费。

更神奇的是,公公死了后,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继续给陆小曼打抚养费.....陆小曼穷困落魄时,为何不是娘家人相助?

而是有他人相助?

1、“渣男”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穷困潦倒(徐志摩和张幼仪)这是一个流传了上百年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徐志摩,女主角却有三个:一个是张幼仪,一个是林徽因,再一个是陆小曼。

徐志摩生于1897年,说他“渣”,是因为始乱终弃,是因为破坏他人婚姻。

1915年,徐志摩结婚了,娶得老婆叫张幼仪,当时此女子仅仅15岁。

据说,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嘴角一瞥说了声:乡下土包子!就这一句话,已经注定,徐志摩和张幼仪无法白头偕老。

既然不喜欢,为何硬要娶?

因为张幼仪家是大户人家,门当户对。

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徐志摩看来分得很清。

1918年,张幼仪就给徐志摩生了第一个儿子徐积锴,面对娇妻幼子,徐志摩依然选择远赴海外,开始留学于英国。

1920年的冬天,因张君劢(很有名气,是张幼仪的二哥)的请求,徐志摩颇不耐烦地给老爹写了信,让张幼仪前去英国相伴。

张幼仪别提多高兴了。

夫妻小别,应该“胜似新婚”,但张幼仪能感觉到丈夫的冷漠。

1921年4月,张幼仪怀上了次子。

但张幼仪没有想到的是,在她怀孕期间,徐志摩认识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然后热烈地爱上了年仅17岁的林徽因。

林徽因对年轻帅气、学识渊博的徐志摩也是很有好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浪漫的徐志摩向怀孕的妻子提出了离婚。

说实话,这真的不是人干的事。

很多年后,连表弟金庸都看不起这位渣男表哥,在《绝代双骄》中,将表哥的笔名云中鹤用在了大反派身上。

当林徽因得知徐志摩有了妻子张幼仪的时候,毅然决然断绝了来往,然后不辞而别回国了。

痛苦悲伤后,张幼仪离开了徐志摩,先是去巴黎看了二哥,1922年2月,在德国柏林生下了次子彼得。

很快,张幼仪和来柏林的徐志摩签订了离婚协议,这是中国新法之下第一例离婚案例。

1922年夏,徐志摩返回了中国。

而让人意外的是,张幼仪在德国读了“幼儿教育”。

这就像如今的很多宝妈,喜欢上幼儿教育完全是为了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可惜,这个次子在1925年去世了。

1926年,张幼仪回了上海。

我们继续说徐志摩。

徐志摩回了中国后,在1923年成立了“新月社”,名气很大,林徽因也参加过新月社的活动。

但,因为徐志摩的“始乱终弃”,林徽因一时间也无法接受他。

1924年,林徽因和徐志摩一起接待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泰戈尔看到两人眼中有情,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

谁曾想,这一分别后,徐志摩和林徽因再度见面到了四年后。

而在这四年间,林徽因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婚了,并且,夫妇两人一同出国留学。

彻底没有了希望的徐志摩,感情出现空白,因此,在1924年认识陆小曼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但此时的陆小曼是有夫之妇。

1925年,陆小曼和丈夫离了婚,和徐志摩进入了婚姻殿堂。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叫王赓,这人是陆军少将,离婚时还是哈尔滨警察厅厅长,这人是个有钱的主。

和徐志摩在一起后,陆小曼的生活质量是有下降的。

为了让妻子继续享受那份奢华,徐志摩拼命努力,甚至,打了好几份工,如此,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生活依然能保持在一个水准。

1931年,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出事了,著名诗人徐志摩就此驾鹤西去,年仅34岁。

陆小曼没有什么收入,在徐志摩死后,开始穷困潦倒,她该如何过日子呢?

2、陆小曼在穷困之下的经济来源(陆小曼)老话说得好: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

陆小曼在死了丈夫徐志摩后,悲伤至极。

此后,别说维系家中十几个仆人的奢华,就算是过平常人家的殷实生活都是很难的。

这时,第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叫徐申如,是徐志摩的父亲,陆小曼的公公。

徐申如的资产还是颇丰的,是近代有名的实业家,办金融,开公司,搞商贸,都是行家里手。

论写诗,徐申如不如儿子徐志摩,但论做生意,三个徐志摩加起来也不如父亲徐申如。

儿子死了,徐申如没有推脱,给儿媳妇陆小曼打生活费,当生活费给到1938年时,一度,徐申如不想给了,因为这个儿媳妇和医生翁瑞午同居了。

老徐很生气,但后果不严重。

生气归生气,给儿媳妇给点生活费,老徐还是很轻松完成的,因为那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就这样,陆小曼继续领着公公给的生活费,和翁瑞午继续同居。

1944年,老徐死了,陆小曼的收入又受到影响了。

此时,另一个人站了出来,这就是张幼仪,她开始每月给陆小曼300银元。

张幼仪为何这么大方?

因为张幼仪生意做得很成功,是当时的银行家,也是一个服装企业的老总。

后来,在张幼仪的自传中写道:1944年,老爷辞世了(徐志摩的父亲死了),我继续每个月放三百元到陆小曼户头里,因为我觉得供养她是我儿子的责任(是她儿子的后妈啊),过了四五年后,翁先生跑来见我,告诉我他卖了好几顿茶叶,现在的财产足以供养陆小曼和他自己了。

从此我才不再寄钱。

”这段话说明了这么几点,一是张幼仪从1944年开始给陆小曼发放生活费;二是资助持续了四五年;三是和陆小曼同居的翁瑞午卖了一些茶叶,可以供养陆小曼和自己了。

不得不说,张幼仪是个好人,是个好女人,徐志摩不配啊!而张幼仪在对林徽因和陆小曼评价时说道:不恨林徽因,同情陆小曼。

那么,问题来了,陆小曼的娘家为何不相助穷困潦倒的陆小曼呢?

3、陆小曼娘家不资助陆小曼,有三个原因(陆小曼和徐志摩)我们看见公公徐申如和丈夫的前任张幼仪资助陆小曼很多年,但陆家很少资助陆小曼,这是为何呢?

有三个原因。

第一,陆家并不是大家族。

陆小曼出生在上海孔家弄,后来,跟随母亲到了北京,一家三口靠父亲的收入过日子。

父亲陆定,是同盟会会员,曾留学日本,是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

陆定在北京的袁世凯政府谋了职位,但是因为身份问题,始终没有达到人生巅峰,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余年。

也就说,在北京,陆小曼没几个娘家人,如此,怎么资助她?

第二,陆父死了,陆小曼没了依靠。

徐志摩1931年去世,而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在1930年就死了。

这样说吧,徐志摩死之前,陆小曼已经失去了最重要的父亲,徐志摩死后,自然陆家很难资助。

第三,陆小曼的婚姻不被认可。

陆小曼是如何同徐志摩走到一起的?

是在和王赓婚姻期间,和徐志摩厮混,这就是婚内出轨。

就算如今的时代,对“婚内出轨”都无法容忍,更不用说那个年代了。

当年,梁启超给两位新人做证婚人时,出人意料地进行了现场的批评,而不是祝福!两人憋屈地忍受了这一切。

那个年代,“婚内出轨”被人们所不齿,谁家的女子出了这事,家里人都抬不起头来。

就算陆小曼后来和徐志摩结婚了,还是得不到太多娘家人的祝福的。

第四,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旧社会,女子出嫁后从夫,就有婆家人解决吃穿用度了,娘家人已经没有了这个义务。

这就是当时的习惯。

因此,陆小曼死了丈夫,公公徐申如可以继续养着,但陆家的娘家人没人出来资助的。

聊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为何陆小曼没有被娘家人资助,而是先后被公公和丈夫的前任张幼仪资助了。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