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以前的孩子上学不带水,渴了怎么解决的?

2023-02-23
7 阅读

看到这个提问,我突然想起了我第一次看见卖茶水的情景,当时,真把我惊住了,因为,18岁以前,我喝的都是凉水。

小时候渴了也是喝凉水,冬天也是喝凉水。

家里的水缸夜里结冰了,舀水的瓢也被冻在了水缸里。

还得爸妈起来,把水缸里的冰层击碎,才能喝到水。

后来就学会了睡觉前,把舀水的瓢挂在水缸外面,喝水时用手摸瓢,有时候哐啷一声,把家里的人都惊醒了。

大人叱责,弟弟们就骂“你个兰眼子"(意思是眼睛里冒兰花里看不清楚),挨骂的觉得委屈,半夜不点灯本来谁也看见,回敬到“性口有夜眼里,人没有!”你不知道我们的冬天有多冷吗?

,晚上,家里的北墙壁,会结一层白茫茫的冰渣,有的人家一个冬天,北墙都是湿的,冰渣螎化了再冻。

吃早饭的时候,碗必须在蒸饭时扣在锅盖上,让热气预热,不然,碗冻的跟冰块一样,不能用手端。

小孩起床穿衣服,先把衣服一件一件从火盆烤热乎了才能穿。

在学校里念书,1到5年级一共3O几个学生,老师挨着上课。

学生渴了就进老师的厨房里舀水喝。

所有的学生,都使用那一个挂在水缸上的舀水瓢。

年纪小的学生,鼻子下面有两股鼻涕,当鼻涕快流进嘴里的时候,他就吸了回去。

教室外面的墙壁上,门框上,都是大家擤鼻涕之后擦手指的痕迹,时间长了,绿姻姻一大片,夏天,就是苍蝇的乐园。

到了初中还是那样,学生上课时,请假喝水。

这样的习惯,一直到高中毕业。

念了九年书,喝了九年凉水。

上初高中的时候,下了课好多同学一起去喝水。

后面的同学还喊着正在舀水的同学,多舀点!那就是一瓢水、你喝足了交给他、就这样传递着喝。

那时候没有带水的习惯,再说也没有带水的工具。

下田地的农民,干渴得忍不住了,就去沟沟叉叉找水喝。

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从家里带水。

带水的工具就是十斤大的油坛子,装好水以后,放在娄子里背到地里,再挖个深坑,把水坛子埋进去。

喝水的时候,找根草杆,吸水喝。

记得70年代末,有了塑料壶,农民种田挎着一壶水,但孩子们还没有带水的习惯。

进入8O年代以后,正在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生儿生女一个样的计生时代,孩子们一下子金贵了,妈妈接,妈妈送,还给拿上买雪糕的零钱。

但是,依然是没有带水的习惯。

也许他们的父母上学就没带过水,根本就不懂得给孩子带水。

9O年代,还是不带水,给孩子零钱,买雪糕解渴。

偶尔也带回水,也是用酒瓶子,罐头瓶带水。

现在回想起来,记忆最深的是,喝饱水之后,把瓢里剩下的水,又给倒进水缸里,挨大人的骂。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