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公厕没题写”的启功,为何不肯题“逸夫楼”?
启功,一位幽默、聪明而又有点圆滑的“婆婆”;邵逸夫,一位事业有成却又热心公益的娱乐业大亨。
这两人本来不会产生任何交集,但有人却通过“逸夫楼”,将二人串在了一起。
不过,我始终认为,“启功不肯为逸夫楼题字”的事情,只是某些好事者编造出来的,并非实际情况。
幽默、聪明而又有点圆滑的“婆婆”启功先生的幽默是出了名的。
曾经担任过中国书协主席的他,某次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职务像个“茅坑”,你在那蹲着,他们有好几个人守着,都随时等着抢坑。
他说的是几十年前的公共厕所,不是“单间”,更没有遮挡隐私的门,人多的时候是需要抢坑的。
接着,他话锋一转,继续说,一旦抢坑成功,如果蹲了半天,还拉不出东西(似乎在影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旁边等着的人替你着急不说,自己也很尴尬。
哈哈,启先生真是个有趣的人!同时,他又有聪明,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狡黠。
在那场著名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托人找到启功,让他写一篇文章支持一下郭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伪作!这可让启功先生为难了,因为就在不久前,他刚写了一篇《兰亭帖考》,认为《兰亭序》是真的,现在郭沫若马上让他否定自己的观点,这可怎么办呢?
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于是启功提笔写道:“及至读了郭沫若同志的文章,说《丧乱帖》和《宝子》、《杨阳》等碑有一脉相通之处,使我的理解活泼多了。
”这段话一写,傻子都可以看出,这就是一篇言不由衷的马屁文章。
为何我说启功先生是一位“婆婆”呢?
一是因为他慈眉善目,长了一幅“婆婆像”,二是因为他心地善良,有时也可以说他比较圆滑。
启功先生出名后,很多人模仿他的字去卖钱,有些时候,有些买字的人拿着那些模仿的字来找他“掌眼”,他也常常点头称是,因为他认为,模仿他的字的那些人也是为了生存。
邵逸夫与“逸夫楼”也许你不知道邵逸夫是谁,但你一定见过“逸夫楼”,很多大中小学都有,全国据说有三万多座。
邵逸夫是个传奇,他在香港创办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了一千多部电影,打造了强大的邵氏影业。
邵的婚姻也很有意思。
年轻时他在新加坡邂逅一位女子黄美珍,二人一见钟情。
却不料黄美珍却是邵的好友余东璇的女友。
后来余大度地退出,成全了二人。
当然,后来邵在45岁时又爱上了一位18岁的美女方淑华,黄美珍于是带着子女伤心地离去。
对于他的影视帝国,邵逸夫和黄美珍所生育的四位子女却丝毫没有兴趣,并在2014年邵逸夫以107岁高龄去世时,他们放弃继承他的200多亿的遗产,这些钱最终都捐给了基金会,继续他的公益事业。
事业大成的邵逸夫热心公益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他在很多地方全资或部分投资修建了许多“逸夫楼”。
这些“逸夫楼”大部分采取邵逸夫与学校一方出资一半的方式修建,特别困难的地方由他全资建设。
而这些“逸夫楼”的牌匾大多采用的是美术字,并没有请书法名家题写,只有极少一部分采用了邵逸夫自己题写的牌匾。
有意思的是,据说由他全资建设的逸夫楼,“逸”字有下面的一点;而他部分投资建设的逸夫楼,“逸”字则没有下面一点。
启功与“逸夫楼”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某逸夫楼落成,有人请启生先生题写“逸夫楼”三字。
不料,启先生说,邵逸夫只出了一半的钱,怎能称“逸夫楼”呢?
要题也只能题“兔人楼”!有人说,这是启先生不满邵逸夫的投机取巧和沽名钓誉,因而不肯题字。
但我不这么认为。
这件事情毕竟只是一个传说,是否真有其事很难说。
其原因如下:1、启功先生是出了名的好说话的人,连模仿他的字的人,他都不忍去揭穿,何况为公益事业题字?
2、启功先生是极有涵养的人,即便他不满意邵逸夫的做法,他也不会去调侃和讽刺邵逸夫,并讥其为“兔人楼”。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