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自己仅是师范毕业,为何能教出好学生?

2022-08-15
2 阅读

师范生,应该是指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中师生吧。

我就是毕业于八四年的中师生,当年人才奇缺,国家需要快出人才,急需培养一大批中小学教师,普师就是为广大农村培养的小学教师。

所以差不多每个县都成立了师范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的尖子生,经过三年中师的培养,分到广阔的农村小学任教。

题主问题大概不了解中师生的生源吧,对中师生的水平有所怀疑吧。

当年的中师生是初中生中最优秀的尖子生,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每年不过能考上几名中师生,教学质量差点的学校往往一个都考不上。

我就是当年我们学校考上中专中师唯一的一个。

当年以考上中考中师为目标,广大农村孩子为跳“农门"而努力奋斗。

再说说中师的教育,当年中师提出的是“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地方。

中师生是一群高智商者,学习能力强,当年学习风气又好,大家都如饥似渴,一心扑在学习上。

大多数中师生,十八岁,甚至更小,就参加了工作,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任教,可以说撑起了当时中国的基础教育。

当时的中小学,最好的师资,就是中师生。

以我的经历为例,分到一中心学校,有的老教师,水平之差,小学只能教低段,年轻的教师,大多是顶替父母的高中生,初中生,参加教材考试,他们好多只考几分,甚至数学零分。

师范生就成为学校的顶梁柱,大多数中师生都会分配到初中教学,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胜任。

中师生,大多数人都有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

参加了函授,都具有专科木科文凭,有的研究生水平。

现在就清楚了,为什么能教出好学生了吧。

优秀者当然能教出优秀者。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