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上官、独孤、欧阳等等这些复姓都去哪儿了,复姓的人怎么这么少见?
现在很多小说还有电视剧里,都喜欢给人物取复姓,尤其那些比较冷门的复姓,好像这样听起来感觉很厉害,很有气场一样,如果是单字常见姓氏,就差了很多。
不过现实生活中,复姓还是很少见的,也不能说没有,但是相较于单字的姓氏,复姓的人口是很少的,而在历史上,复姓是相当多的,因为太多,古人也不觉得复姓多牛多厉害。
古时候的复姓主要来源有两个,一个与单字的汉姓一样,来自于地名、职位名字等等,像是什么东方、南宫、北门、西门、司徒、司寇、司空啥的,都是来自于这个源头。
除了与单字汉姓同源,还有许多的复姓来自于少数民族,因为少数民族的姓氏在音译成汉字的时候,往往都不是单字,因此也就出现了很多复姓,随着民族交流传入中原。
从先秦开始,复姓都还是非常常见的,而复姓第一次大规模消失,是在南北朝的时候,也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代,当时大量的鲜卑姓氏,都被更改成了单字的汉姓,以此移风易俗。
像是我们常见的独孤、拓跋、宇文等复姓,都是在这一时期迅速衰落,也不算完全消失,但是复姓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少,使得其人口基数锐减,再想增长的话也就变得比较困难。
而后来,第二次复姓大规模消失是在明朝初期,元朝的时候因为蒙古人的影响,很多中原人都喜欢取一些蒙古式的名字,弄得姓氏也乱七八糟的,这让太祖朱元璋很头疼。
为了恢复汉室山河与汉家文化,朱元璋简单粗暴一刀切,将原本的蒙古姓氏甚至于复姓全都给禁了,大量复姓受到牵连,都被改成了单字姓氏,复姓在这场风波中受到猛烈冲击。
除此之外,复姓在古时候之所以大量消失,也跟古时候文化教育不普及有关系,古时候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百姓甚至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还是越简单的字眼越好,许多原本复姓的人口,也慢慢简化了自己的姓氏从复姓变成了单姓,能够坚持到如今的复姓,已经大不如前,相当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