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是谁,有什么事迹?

2022-08-17
3 阅读

蔡锷21岁当旅长,29岁出任云南都督,第一个起兵讨袁,却在34岁与世长辞,死后享国葬待遇,是民国国葬第一人。

1882年12月18日,蔡锷出生于湖南省宝庆府邵阳。

见家境贫寒的他,13岁考中秀才,两年之后考入长沙时务学堂。

成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学生,他还与梁启超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当时清王朝腐败不堪,风雨飘摇,列强虎视眈眈。

年少的蔡锷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两次东渡日本学习军事知识。

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教练新军,李宗仁和朱老总等很多杰出将领都是他的学生。

李宗仁曾说过,因为能力优秀,学生们都对他特别敬重。

带兵有方,要求严格,深受官兵敬佩。

1911年出,29岁的蔡锷被调至云南。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在昆明组织领导新军,积极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成立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在任期间,蔡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力推行新政,赢得无数军民的爱戴。

1913年10月,袁世凯吧。

蔡锷调至北京,既是为了笼络人心,就是为了防止蔡锷的势力发展的太大。

起初,蔡锷以为袁世凯是真心为革命,担任大总统是众望所归。

所以蔡锷一直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心尽力,多次上书袁世凯,提出改革,建设军事和国防。

袁世凯非但不理睬蔡锷的建议,还疯狂地进行军事独裁和复辟帝制的活动,做自己的皇帝梦。

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与。

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的签定21条这一脉国条款,同时开始为称帝做准备。

这让蔡锷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同时又无比气愤。

他下定决心通过武力的方式为4万万人争人格。

为了让袁世凯放松警惕,表面上装作花天酒地无心政治的样子,不是斗蛐蛐就是去八大胡同和小凤仙厮混,暗地里多次和老师梁启超联络,商讨讨袁计划。

1915年11月,蔡锷以治疗喉病为由离开北京,东渡日本。

反转抵达昆明,开始为讨袁做最后的准备。

1915年12月,护国战争爆发,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分三路讨袁,蔡锷任第一军总司令,率领约8000人部队从四川出击,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场战争。

四川战役中,在补给不足,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故国军与敌人奋战数月,最终。

出奇制胜,打败了号称精锐的北洋军队。

护国战争胜利后,袁世凯迫于压力,只能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抑郁而死。

后来,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只可惜他的喉病已十分严重,无力去管理四川,匆匆解决了四川的交接事宜后,前往日本治疗喉癌,但已经太晚了。

1916年11月8日,年仅34岁的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

蔡锷于一九。

17年4月12日回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

蔡锷一生心系国民,为救国救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天下为己任。

他在这34年的短暂一生中,做了足以改变民国的、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