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来临时,大型商船是否可以迅速改装成军舰?

2022-08-18
4 阅读

大型商船改造成军舰不足为奇。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相当多的航母都是由货轮、油船、客轮、客货轮改造而来,它们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不比“正规空母”差多少。

如日本的改造空母“瑞凤”,它改造前是船台上的给油舰“高崎”。

日本1935年建造了“高崎”,但因为战争局势的转变,日军希望将其作为“甲标的”微型潜艇的补给舰使用,遂进行了临时改造。

但改造计划进行到一半,日本海军又改了主意,为了加强海上的航空力量,“高崎”被拉去进行航母改造,名字也变成了空母“瑞凤”。

这次改造耗时比较长,原定1936年6月中旬下水的瑞凤硬是搞到1940年12月27日才完工。

它的姐妹舰“祥凤”、“龙凤”也差不多,原名“剑崎”和“大鲸”,都是大型给油舰半途改潜艇补给舰,再接着改成了航母。

这三艘瑞凤型航母动的刀子比较大,原有的上层建筑都被铲平,然后重新设计了机库,安装了飞行甲板,换装了动力,增添了防空炮位。

日本人没有为其设计舰岛,所以甲板光秃秃的。

在“改造空母”外,还有“改装空母”和“特设空母”等改装变形舰,尤其是“特设空母”。

“隼鹰”,改装前叫“橿原丸”,是艘货客船。

“飞鹰”,改装前叫“出云丸”,也是货客船。

“大鹰”,改装前为货客船“春日丸”。

“云鹰”,改装前为货客船“八幡丸”。

“冲鹰”,改装前为货客船“新田丸”。

“神鹰”,改装前为旅客船,进口德国的豪华游轮沙恩霍斯特。

“海鹰”,改装前是三菱公司来往南美的“阿根廷丸”。

此外还有“神威”、“能登吕”、“速吸”等原油船阵列,它们又老又破,就是凑数的,严格来说并不够格当航母,作战效能极为低下。

美国倒是这方面的范例,尽管美国工业实力雄厚,但他们也需要遵循生产规律,因此美军在主力航母以外,建立了一大堆“护航航母”。

为了达成迅速建造的目的,护航航母船体直接从现成的商船、油船、巡洋舰中选择。

它们不需要厚重的装甲,不需要太好的动力,甚至不需要太皮实,能带着一群飞机跑海路就行了。

美国那100多艘航母的建造战绩,倒有大半都是这些护航航母凑出来的,多出来的甚至支援了英国皇家海军。

但别小瞧护航航母,所谓蚁多咬死象,量变引起质变,当护航航母带着小飞机满海逛的时候,美军完成了大海上的蝗虫战术。

从日军的零战到德军的U型潜艇,无人不遭护航航母的毒手,被打得丧权辱国。

德国人被刷得没脾气,干脆停止了潜艇战。

日本则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海上绞杀,逼得战舰不敢出远门,否则大和、武藏就是例子。

而这些皮薄大馅儿还速成的歪路航母是不是损失很大呢?

一般来说这种东西就是战场上的炮灰,但它们再炮灰也是航母,是带了战斗机的凶猛军舰,整个二战连同皇家海军损失的也就8艘而已,不少还是鬼子靠“神风特攻”撞掉的。

当然,这都是二战的老装备,那年代的航母改造可能是大型军舰里最简单的,如果要将商船改成战列舰、重巡,那不吐血才怪。

毕竟大型炮舰拥有相当严密的装甲带、防雷舯部,以及受保护的核心区和经过科学设计的舱室,结构、动力也远比商船强得多。

当年英美曾经改装过一批“武装商船”,这是二战中改装级别最高的炮船了,大炮都配属了专业的海军官兵负责。

但在实际使用中武装商船效果并不好,它们不适合凶猛的开炮,有的船身甚至被炮轰造成渗水、变形、撕裂以及仪器损坏。

当然,这也与当年的“自由轮”制造太水有关,这些商船也是凑数的,美国人只希望它们能撑个三五年就行。

至于现代军舰,那就别指望能用商船改装了,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

哪个商船能塞上舰炮、相控阵雷达、导弹发射系统、近程防御系统,以及配套上澎湃的动力和合适的软硬件?

现代军舰的复杂程度,有时候让设计制造一艘高级军舰都变成了难事,没见美国先后在“滨海战斗舰”和DDG1000上连续吃瘪,不是系统故障就是动力失去,简直操碎了心。

改造低级军舰倒是没问题,什么补给舰、登陆驳船、临时运兵船都可以,非要学着二战整的话,弄几个直升机母舰也不成问题。

甚至还可以学咱早年的做法,把大炮、火箭炮绑上去,弄成火力支援舰。

要不弄俩鱼雷,再拖个声呐,也可以客串猎潜艇。

正因为如此,现代战争才更需要未雨绸缪,时刻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

否则,真打起仗来,可不见得有多少机会给你商船改军舰。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