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公司在招聘,签合同签的是第三方劳务派遣合同,该不该去这个公司上班?

2022-08-19
2 阅读

“原先说好的正式入职,现在变成了劳务派遣合同,除了没有公积金,其他待遇一样,而且薪水在原先的基础上公积金折现,这样的单位能不能签”。

这是同学最近经历的事儿,这家单位是是房地产头部企业XX园,这种情况正常吗?

这种企业还值不值得去?

我所熟知的劳务派遣合同主要涉及工程领域,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类似于物业和安保公司,这个比较简单。

就像我们工地项目部,一直与保安公司合作,根据门岗和现场需求直接与保安公司签订合同,谈好结算方式和价格,上岗的具体保安工资、社保、福利,项目不直接参与,而是支付给保安公司,由保安公司负责发放给每个保安。

保安在项目上的具体行为受项目管制,如果发现保安行为不符合要求,或者不服从管理,项目部不能直接将他开除,而是要求保安公司调换人员,但工地有权利对现场保安进行各种教育,符合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上岗。

这是最普遍和官方的劳务派遣模式。

在工程上,在此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特色的劳务派遣制度,今天姑且不谈他是否合理,权就把他的具体情况分析清楚。

这种模式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的比较广泛,如中字头的各种企业和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开发企业。

而为什么他们不选择直接培养员工,而是采用劳务派遣模式呢,这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校招为主,社招为辅一般情况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都采用校招模式,主要目的也很清晰,首先刚毕业的学生,眼界很局限,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比较容易,短暂的培养之后,可以很快对企业形成忠诚度。

其次,校招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大家都一样,待遇什么的都要服从企业的安排。

在次,校招生年龄小,学习能力强,体力、精力旺盛,而且薪水要求低。

反观社招,应聘人员都有一定的基础,或经验丰富,或证件、职称价格高种类全,相应的姿态就高一些,要求的各方面待遇随之水涨船高。

而后劳务派遣就应运而生:“根据公司制度云云……,现在公司编制有限,只能……,不过那只是过渡,后期还是有机会的云云……balabala...”。

二、编制有限,量才适用尤其是国企央企,每年都有一定的指标,要吸纳毕业生多少多少人,我在中字头企业的学长说:“他们单位每年规定的新生人数,已经超越了单位的实际需求量,而这些新生放到具体的岗位上由于经验的缺失,并不一定能快速的融入到岗位上去,还得进行社会招聘”。

社会招聘进行中,的确有很多的优秀人才,但编制依然没有,于是成立第三方独立公司,沿用企业制度,大量招聘社会有用人才,如果人才特别优秀,忠诚度各方面都比较突出,公司会量才适用,给予转为正式合同的机会。

三、良性竞争,优胜劣汰虽说在一定意义上,劳务派遣方向有些跑偏,实际上相对传统的劳务派遣,这些大的单位实际付诸的投入更多一些。

然而,相对正式合同,还是有差别,不仅仅是公积金,还有年底奖,福利奖,项目分红等等都有所区别。

那劳务派遣的优势在哪呢,由于和直接单位没有合同关系,对企业而言,那就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在风险规避方面就有一定的优势。

简而言之,就是劳动者各方面素质不符合企业的要求,通过劳务派遣单位之手就可以把“员工”扫地出门,不仅如此,当企业精简机构,不需要那么多人的情况下,劳务派遣也是优先被裁撤掉的。

综上所述,劳务派遣还要结合企业各方面的因素,我的分析主要涉及到工程行业,工作选择方面能签正式合同,就不要劳务派遣,这是毋庸置疑的。

说白了,劳务派遣就是需要时候的救火队员,不需要时候的一脚踢开,但又留有后门,做的优秀的,有一定的机遇。

但工程领域,想要正式入职,可能难度比较大,尤其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大于努力,先留下来再说,最终我同学也根据我的建议,进入了那家开发企业。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