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成为一名国防科技大学本科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02年8月下旬,终于等来了期盼已久的国防科大录取通知书。
那时,不仅自己兴奋、激动,父母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下子在村子里挺起了腰杆,这也是他们的荣耀时刻。
收到通知书后的两天,我就要去学校了,虽然舍不得父母,但更多的是对外面世界的迫切向往。
军校生活从风和日丽的云南,跨越千里去往长沙,一下火车,第一感觉就是怎么这么闷热啊,感觉呼吸都有点困难。
不过,当看到火车站出口处前来接我们的领导和学长,心里只剩下紧张了。
刚到学校门口,看到两个哨兵庄严地站在大门两侧,跨过这道大门,我就真正地进入了军营。
营区内,不仅干净整洁,来往的人们两人成列、三人成行、多人成队,全都整齐划一、秩序井然,让我震撼不已,以后自己就要像他们那样了,自己能做得好吗?
很是担心。
找到自己所在的学员队,向领导报到,办理完相关手续,领取了物资,在老学长(新兵班长)的带领下,来到我所在的班级。
班里已经来了好几个同学,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不同的省份,我害羞地向他们打着招呼,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由于我羞涩的表情和夹杂着云南方言的普通话,这段自我介绍被班里的同学整整打趣了四年。
很快,新训就开始了,主要科目是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条令学校和政治思想教育。
偌大的操场上,几千人一同训练,场面十分壮观。
那时正是长沙最热的季节,同学们每天都汗流浃背,衣服常常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高强度的训练,让我们浑身酸痛。
不过训练效果也非常明显,从开始时的凌乱不堪,慢慢变得整齐划一,也是值得骄傲的。
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每天队列训练结束后,立马就要开始体能训练。
我们住在四楼,区队长下达解散命令后,要求一分钟内换好体能训练服下楼集合,同学们都是边跑边换衣服,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由于同学们都是从高中考上的军校,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刚开始时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很多人都累趴下了。
新训期间,虽然很苦很累,可没有一个人放弃,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近两个月的新训结束后,我们终于授衔,戴上了鲜艳的红肩章,正式成为一名军人,并转入了文化课的学习。
大一、大二期间,主要进行大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如高数、大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大体上都差不多。
到了大三,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先学理论,后实地实践,最后组织综合演练,检验了四年的学习成果。
时间过得很快,除了个别留校工作和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大家又要各奔东西,分配到各基层部队带兵。
怀揣着成为将军的梦想,大家从排长岗位开始,换了个地方,继续在军营建功立业。
二十年过去了,同学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
少部分同学还坚持在部队做奉献,留在部队的,大多是副团级军官,个别技术干部达到了正团级别。
几点收获要问军校四年有什么收获?
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荣耀。
能考上国防科大,不仅是自己的荣耀,整个家庭都觉得脸上有光。
二是提升了思想素质。
经过军校的洗礼,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大多是优秀的,值得信任。
三是锻炼了强健的体魄。
每天的体能训练,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同学中很少有生病的。
四是培养了顽强的作风。
军校四年,忙碌地学习、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毅力,没有顽强的毅力,你也坚持不下来,而这种顽强的作风,对以后的工作大有用途。
五是切实学到了一些知识,为以后到部队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是保证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只要能从军校顺利毕业,都能被安排在军官的岗位上 ,哪怕是在部队发展不好,也可以选择转业。
总之,在生活上是有保障的。
七是结交了全国各地的同学,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无论到哪个省份,几乎都有自己的同学、战友,难能可贵的是这份战友情很纯洁,比普通的同学情更加牢固。
几点建议1.如果想报考国防科大,除了文化成绩要优秀,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2.报考军校,一定要自己热爱军人这一职业,否则以后会很后悔。
3.如果上来国防科大,一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除了完成既定的学习和训练,一定要多看一些书籍,各个方面的都可以学习,千万别辜负了科大浩瀚的图书馆。
4.学习一些技能,如计算机、写作……,对以后到部队工作很有帮助。
5.有机会考研、考博,一定要努力争取,最好在军校直接取得最高学历后再下部队工作,这关乎你以后发展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