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3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越恐婚害怕,怎么办?

2022-08-20
2 阅读

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单身男女过了30岁都不想结婚,有的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有的说自己的事业还不稳定,有的说我还没想过结婚这事,这是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

最近有一个叫慧敏的女生找到我,想让我帮助她脱单。

今年35了,大学本科毕业,现在一家国企上班,19岁时有过一段维持了两年的感情经历,后来就再也没有谈过男朋友。

慧敏和我说:“老师,我在30岁之前一直没想过结婚这事,唯一的一段感情,也是因为我不想太早结婚,男朋友才和我分手的。

过了30岁生日以后,父母是逢年过节给我介绍相亲对象,打电话永远都是一个事,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家来呀?

今年过年你要是再不把自己嫁出去,就别回家过年了,诸如此类的各种威胁。

这样的日子我整整熬了四年,如今我35岁了,真的熬不住了,受不了父母的天天催婚雨,也厌烦了亲戚朋友的各种质疑。

现在我自己也想找个爱我的人,谈一场甜蜜幸福的恋爱,结束单身的生活,可是,总是遇不到那个合适的人。

我该怎么办呢?

”该怎么办呢?

当我听到慧敏这样问的时候,我心里也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我没有马上回答她这个问题,反之我问了慧敏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你结婚呢?

”她看着我,沉默了有一分钟,几次欲言又止。

我说:“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不要有顾虑”。

她又看了看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害怕相爱的两个人结婚后因为生活琐事而争吵不休,因为我父母就是这样。

”当慧敏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她为什么35岁还不结婚了。

这时,我对她说:“你之所以到现在都不结婚,不是你没有遇到那个合适的人。

而是你看到了父母每天争吵的生活,让你惧怕了婚姻,让你觉得婚姻就是不停的争吵,无尽的埋怨,没有幸福是吗?

”她说“是的,从小父母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来吵去。

我上幼儿园时父母因为我穿裙子还是裤子吵,上小学时父母因为我每天写多少作业吵,上中学因为我住不住校吵,高中之后,我终于听不见她们吵架了,可是每次寒暑假回家时他俩依旧十年如一日的吵不停”。

说到这儿时,慧敏的眼泪早已流了下来,最后,她哽咽着说道,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结婚,我一定不会过他们一样的生活。

整个过程我只是静静的看着她,没有说一句话,我拿了一块纸巾给她,然后坐到她的身边对她说:“其实你很幸福,只是父母争吵的婚姻生活影响了你自己获得幸福的能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父母十年如一日的争吵,他们却没有离婚?

”慧敏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我不知道,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接着说:“其实幸福的婚姻并没有固定的相处模式,从古至今,也没有谁告诉我们这样或那样的婚姻就是幸福的。

人们都是在结婚后,通过不断地磨合对方的性格、接受对方身上可改变的优缺点、放弃对对方的一些要求、感恩对方接受自己的过程中,才获得了幸福的感觉而已。

”而婚姻本身只是两个人恋爱关系的升华,并不意味着两个人只要结婚就会得到幸福。

而你所看到父母争吵的婚姻,只不过是他们觉得这是最好的相处方式而已,虽然他们每天都在争吵,但他们的感情依旧很好,不是吗”?

慧敏听我说了这些话后,突然笑了,她对我说:“老师,我明白了。

其实,从小到大一直都是我觉得父母不幸福,而事实上父母一直很幸福,是争吵的幸福,回想起来,父母从来没有真正的吵到打架或是提过离婚,反而他们是越来越珍惜彼此了。

”我和慧敏聊到这的时候,我们的咨询也快到时间了,慧敏突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谢谢您开导了我,让我恍然大悟,今天我们就这样吧,我得走了,我怕来不及,我的幸福就走远了,因为昨天有一个男生向我表白了,我还没有回复他。

”说完我们相视一笑,她就走了。

案例分享到这,就已经结束了,大家是否在想慧敏和那个男生真的在一起了吗?

是的,一个星期后,慧敏给我发来了一张照片,她和男朋友在香格里拉的幸福瞬间。

其实无论是慧敏,还是那些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他们都对婚姻有排斥和逃避的心理,这一类人被称为恐婚族。

恐婚现象,在一些城市生活工作的未婚人群中,还是有一定的占比的,特别是一些三十岁左右,薪资较高的白领。

恐婚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恐婚族对婚姻质量要求高,还有对婚姻缺乏安全感。

虽然恐婚者的不结婚理由表面上来看是多种多样,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不是真的想结婚,在面对现实婚姻与理想婚姻的反差上出现了恐惧心理。

那么影响一个人的恐婚因素有哪些?

第一:社会因素“ 恐婚族”大多是“80后”的年轻人,对于他们来说,结婚真的太难了。

想结婚,买房买车花掉所有,结婚之日,楼贷之时,不止这些,婚礼费用又是一大笔开销。

以上这些对于当下的80后已经是一道很高的门槛了,再加上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很多人的工作都是朝不保夕,导致很多的年轻人把结婚当做是一条不归路,不想结婚;2008年年初有报告指出,中国结婚登记的人数在持续的减少,初婚年龄明显推迟。

2006年在上海女性的初婚年龄平均为28.4岁,男性的初婚年龄平均为31.1岁。

同年在北京,女性的初婚年龄为26.1岁,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8.2岁。

调查数据表明,有近一半的年轻人(44.4%)认为恐婚族大多数是80后。

也有41.4%的人认为恐婚族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只是人数不多而已。

其实认为恐婚族大多是80后是有原因的,80后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爱,心理成熟度比其他年龄段的人要晚一些。

还有因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人生整体的规划也都发生了变化,在接触社会时,面对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会产生各种焦虑情绪,导致他们对婚姻产生恐惧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心理因素有一些年轻人有恐婚心理,是由于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心理阴影。

主要原因是由于当下婚姻失败的家庭有太多,离婚率每年递增,还有婚外情、小三上位、形婚等各种现象的出现,导致一些未婚的年轻人产生了心理阴影,单方面的认为如果结婚后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痛苦万分,还不如一个人一直单身。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是婚姻最理想的状态。

但很多恐婚族之所以会有恐婚心理,其实就是害怕自己的婚姻达不到最理想婚姻的状态,所以才不敢结婚。

第三:自身因素恐婚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感觉“我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

对于恐婚者来说,结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结婚意味着要负很多的责任,婚后自己也会受很多的约束,再也不能像单身时那样的自由自在。

所以就有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所谓自由主义者,迟迟不想结婚。

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对于恐婚族的心理形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现在一定有很多的爸爸妈妈和恐婚者都想问我一个问题:“要怎么调整这种恐婚心理呢?

”对于恐婚者来说,他们心中不幸的婚姻是常态,这个观念是不对的,其实大部分人的婚姻是幸福的。

所以,调整恐婚心理,今天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以下这四种方式:1.在婚前和对方有真诚和良好的沟通,彼此有充分的了解,学会接受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建立婚前彼此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越是大龄青年越不能盲目的选择恋爱或结婚对象,给自己多一点选择的时间和机会,相信始终有一个人在灯火阑珊处,等你蓦然回首。

不要因为渐渐年纪大了,就着急选择结婚对象,玩闪婚的游戏,婚前多了解,才是婚姻长久留存的保障。

离婚率飙升都是因为婚前没有感情基础,觉得这个人适合结婚,年龄到了就马上结婚了,这样在婚后的问题会非常的多。

所以,婚前要把可能潜在的问题解决好,就会避免婚姻带来的问题。

我们的幸福,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智慧之上,所以,婚姻选择,切忌盲目。

2.婚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的压力。

完善对爱和婚姻的认知,爱是以喜欢为前提,以尊重和畏惧为逻辑框架的一种亲密关系。

恋爱是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婚姻是三个家庭的亲密关系,婚姻并没有那么多的责任,而是两个人思维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

所以,别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害怕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大胆的去面对,不要回避,你会发现生活不过如此。

虽然没有那么轻松,但是却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你会发现每天面对复杂生活的人不止你一个。

但当你的内心和自身价值逐渐强大时,你会发现生活反而简单了许多,爱情也亦如此。

反而接纳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大胆的前行,你会意外的发现原来生活里会弹奏出来的旋律,变得开始美妙起来。

生活的美好,来源于直面挑战。

3.可以多观察身边的朋友或亲人,看看他们的婚姻是怎么样的相处模式。

多总结获得幸福婚姻的心得和感悟,也可以多关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家庭,比如邓超和孙俪的婚姻,霍思燕和杜江等等,从而让自己多感受爱情和婚姻的美好,补充自己去追求幸福的力量。

不要总是禁锢在负面的影响里,这个世界上幸福的婚姻比不幸的多,心若向阳,花自盛开。

4.如果上述没有用,建议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提升你内在对异性的了解和外在与异性的相处之道。

通过专业老师的分析和指导,使你在亲密关系中得到更针对性的帮助和体验。

无论什么原因形成了恐婚心理,只要你心中有爱,用积极的心态去生活,以爱的视角出发,用心感受幸福,那白头偕老的婚姻你一定会得到。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