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必须放支架吗?
您好!谢邀!得了冠心病不一定要放支架。
药物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放支架和搭桥手术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冠心病患者约300万人,其中约有100万人放支架,大约有5万人做心脏搭桥手术。
可见,大部分病人还是选择药物治疗。
即使做了支架和搭桥手术,也要终身药物治疗。
放支架的目的是通过支架扩张,撑开狭窄的病变血管,扩大管腔内径,恢复前向血流,改善心肌供血。
哪些冠心病患者需要做支架呢?
1、重度狭窄冠脉狭窄程度在75%以上,会引发明显的心绞痛发作,在内科药物治疗后仍然有心绞痛症状发作的,应当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
2、冠脉临界病变是指血管狭窄在50~75%之间,如果发现在运动或者心肌负荷过程中,存在明显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核素检查发现缺血面积>10%,且与冠状动脉狭窄血管供血范围相一致,就有必要进行干预和治疗,即在临界病变处植入支架。
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从功能的角度来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供血的影响,是反映冠状动脉狭窄以后,狭窄区域心肌能够获得的最大血流与没有狭窄情况下的心肌,在正常情况下理论上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
正常值在0.75~0.8,如果这个比值低于0.75,说明狭窄的血管对后段心肌的供血影响比较大,需要及时介入干预处理。
临界病变,如果做血管内超声(IVUS)或者光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发现斑块不稳定,有随时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的风险,也要及时处理。
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时间窗(12~24小时)内,有条件开展急诊PCI的医院应立刻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血供,挽救濒临坏死心肌,保护心功能。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主要包含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具体如下: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西洛他唑、吲哚布芬等,具有抗血小板粘附、聚集、防治血栓形成作用。
如果使用阿司匹林有胃肠道不适可以选用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药物替代。
2、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抑制斑块炎症、增加斑块表面纤维帽厚度、减少脂核等稳定斑块作用,常用的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
3、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减轻室壁张力等途径减少心脏做功,心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包括倍他乐克、比索洛尔。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仅可控制血压,还有逆转心脏重构作用。
有研究表明,使用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能够改善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预后。
冠心病二级预防需要使用上述药物。
如果有心绞痛症状急性发作,要口服或者含服改善症状的药物,冠心病患者平时可以自备随身携带,如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