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怎样才能有效记忆?
如果真有必要记下六十甲子,那就说明它对记忆者很有用。
这样来说,花些时间成本,也是本人愿意的。
这里面有效记忆包含三方面内容,一个就是记住,再一个就是没忘,第三个就是没有记混淆。
三点都做到了,就是有效记忆了。
人的大脑相当于一部复杂的机器,记忆有它自身的规律。
越是关联性强,越是有意义的内容,记忆得越快,正确回忆的程度会越高。
别人告诉你几个号码,如果只是随意用脑子记下,几小时后,能正确记起来的可能性就低。
这里面我们只是说硬记,不包括利用一些记忆技巧的。
利用了技巧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建立了记忆关联了。
这个我们接下来会讲的。
同样是短时间记忆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声情并茂地给你讲了一个你爱听的笑话或者故事,你可能第二天都能准确地回忆出笑话或者故事的内容。
关联性越强的内容,记忆效果越好。
这种关联有内容本身的内部关联。
比如说六十甲子这群成对的汉字组合,从甲子到癸亥,就是从1到60的自然数顺序。
而且,这两两的汉字组合,也是有规律,有来头的。
每一对汉字的第一个字,都是十天干之一;每一对的第二个字都是十二地支之一。
无论十天干还是十二地支,都是单个汉字的。
这个一般有些传统文化基础的,都能记得吧?
小学生就常接触前几个天干的。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对应的是1~10的自然数顺序。
如果不熟练,把这个记下来吧。
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再结合下面要说的小技巧。
十二地支,一般来说,单拿出来,没有甲、乙、丙、丁这样的天干接触得多。
但是多数中国人都熟悉十二属相吧,十二地支正好对应十二属相的。
我看过去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十二属相的顺序的。
十二地支,按顺序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对应的是1~12的自然数顺序。
十二属相一般都是这么说吧: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六十甲子,相当于传统文化的计数记顺序的工具。
按今天的数学说法,就是六十进制。
六十甲子正好按顺序对应着1~60这六十个自然数。
这六十个数是怎么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的呢?
规律很简单。
先拿出一组十天干,顺序放好,然后再按顺序拿出十二地支来,从小到大地放到十天干边上,一一对应的关系,最后是不是十二地支中,戌、亥多出来了?
这时再按顺序拿出一组十天干来,依旧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放在十二地支的边上,这样甲、乙又与戌、亥分别对应上了。
十二地支又不够了,再按顺序拿出一级十二个,再如此对应。
直到六十双天干地支对出现后,就不再有单独的天干与地支了。
上面这个规律很简单,它不会一下让我们清楚地记住所有组合,却能马上让我们拿出一张白纸,以罗列的方式,正确地写出这六十个组合。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上面说的就是从数学角度说的六十甲子的规律。
如果你能找出更多的规律,那么对记住它,会更有帮助。
下面要具体讲一下记忆的规律。
国外早就有心理学家和记忆专家对记忆的规律进行过研究。
这方面的内空有很多。
我们只讲一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这个就是著名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我给大家看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呢?
两个字:复习。
想记牢复杂点的东西,复习一下永远是必要的。
可以参考一下上面的遗忘速度来复习。
要说明一点的是,上面艾宾浩斯实验中采用的记忆内容是关联性比较差的无意义字节等内容。
对于关联性强,或者说关联性极强的内容,不适合这个规律。
也就是说,上面是在“死记硬背”时的规律。
虽然我认为,没办法时,死记硬背是最简单粗暴却也有效的记忆手段,但是如果有捷径,我们为什么不走呢?
前文已经提到了,记忆的捷径就是找与记忆内容的关联性,不但要找记忆内空自身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找与自己原有记忆的关联性。
这种关联性,越多越好。
有时我们是不是发现,很多读书多学问大的人,记忆特别好。
这个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脑海中,随便的新记忆内容,都能找到关联内容。
你对一个电脑专家说个几千字的电脑方面的内容,只要你说清楚了,他也认真听了,可能你说完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人家电脑专家,却能在对话中,抓住你讲的内容要点。
同样,别的行业的业内人士也是这样。
因为他脑子里有大量这样的成熟信息,能马上与新内容建立关联,形成网络。
六十甲子,这里面有些字还不是常用字,估计有不少人个别的字都是叫不准发音的,但是如果国学底子厚的人,咱们就假设他没记清楚六十甲子的内容,但是他上手记忆的速度,肯定要比没有一点传统文化基础的人要快。
所以,我觉得,如果记六十甲子的目的,是学习国学有关的内容,那么随着这方面学习的加深,这种记忆也会越来越牢固的。
有国外记忆专家,把与记忆关联的内容,形象地称为记忆桩。
关于记忆桩法,有很多专门的书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
利玛窦的记忆宫殿法,虽然更为复杂和神密,但是我认为本质上,就是关联记忆法。
个人的情况不同,我觉得,多数人在记六十甲子时,最方便的记忆桩,就是六十甲子与0~60自然数的对应关系。
前面的图中有这样一个表格。
记忆时,开始可以就是按顺序记,当有一定成果时,还要不断地打破这个顺序,分别把不同的甲子组提出来,与数字对应。
或者提一个数,然后想一下对应的甲子组,只要这样不断地强化独立的记忆点,才能得心应手地熟练应用。
关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打几个比方。
提到妈妈,或者母亲这些词,人们是不是会在头脑中出现一个慈祥老太太的音容笑貌?
或者有的人会想起有关母亲的歌,有的人可能马上一激灵,想到了母亲让他做的事儿,他给忘了。
这就是记忆应有的特点。
如果你听到一个语音或者看到一个东西,脑子里完全没有反应,那就是没有任何关联的记忆。
这个新内容也很难记住,硬记下了,不做人为关联处理,也会很快忘掉。
有的人可能会奇怪:我从小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的外语,除了会答点题外,根本无法和外国人交流。
为什么一个没怎么读书的足球运动员,出国踢两年球外语就过关了呢?
原因就是,学了十几年外语,多数都是孤立地硬记,没有大量的熟悉内容的关联记忆。
人家踢球时,没一个词,都是与看得明白的东西关联的,都是与大脑中既有信息关联的,所以很容易过关。
六十甲子,按上面说的记,很容易形成有效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