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女人单身后还该不该找老伴?
62岁的大妈,再婚嫁给一个比自己小7岁的大叔,很多人说她傻,说她明明可以享福,几个儿女都有出息,闲了再跳跳广场舞不好吗,为什么还要去给别人做免费保姆?
可大妈却说“我太孤独了,我也算是儿孙满堂的人,可是,却没有一个人在我身边,辛苦了一辈子,如今,连陪我吃饭的人都没有;我算是活明白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有儿女不如有老伴。
”大妈的话,让很多人沉默了。
大妈叫红英,是一个运气不太好的女人,听说,她的母亲去世早,她的父亲也嫌弃她,说自己一个大男人不会照顾孩子,就把她丢给了奶奶照顾。
在她3岁时,父亲娶了继母,本以为有了继母,父亲会把她接到身边,毕竟,不管怎么说家里也算有了女主人。
可是,父亲却像是忘了自己还有个女儿一样,完全没有要把女儿接回来的打算,甚至,连女儿走到他面前都会让女儿“滚开”,完全不像是一个父亲对待女儿的态度。
一个快70岁的老奶奶,本来身体就不是很好,还有风湿,每次风湿病发作时,疼得下不了床。
可是,看着这个自己抱在怀里一点一点长大的孙女,不但没有母亲,连亲爹也不想要她,老奶奶哪怕自己行动不便,也不忍心把她丢开,就一直带在身边。
大妈就像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一样,跟在奶奶身边,只是,奶奶也没有经济来源,都是靠几个儿女给点。
都说“儿女多了矛盾就多”,奶奶7个子女,可这些子女各有各的想法,对她并不算好,还常常为了赡养她的事而发生争吵。
在大妈没出生之前,奶奶也只是勉强能够维持一日三餐,多了一个孙女(大妈)之后,奶奶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张了。
为了养活孙女,奶奶不得不下地种庄稼,而且,变得越来越抠门,特别是女儿带回来给她吃的鸡蛋和火腿肠之类的食品。
以前,奶奶无论有什么吃的喝的,都会拿出来给孙子孙女们分着吃,可家里自从多了一个没有了母亲,还被父亲嫌弃的小女婴之后,奶奶的东西几乎都用在了小女婴身上了。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靠一个本身就需要儿媳赡养的老人,去养活一个小女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大妈长到四五岁时,她终于被父亲和继母接了回家,本来以为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奶奶一边为孙女感到高兴,一边却又舍不得孙女,还偷偷地抹眼泪。
可是,她的父亲哪里是真心想要认她,只不过是想要让她回来帮忙照顾弟弟妹妹。
看着自己捧在手里长大的孙子被如此对待,奶奶心痛得不得了,可是,她只能安慰自己,心想着孙子起码是在父亲身边,不会挨饿受冻,以后还可以上学读书。
这个不被关爱的孩子,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在该上学时,她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
而且这几年还是她父亲被迫于村里人的压力,不得不送她上学,不然的话,以她父亲对她的态度,估计她是不可能有上学的机会。
辍学后的她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一边还要下地干活,在她12岁那年,唯一心疼她的奶奶也因病去世了。
奶奶走了,她哭得晕了过去,叔伯婶娘们看她可怜,都来开导她,说“奶奶年纪大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如果奶奶知道你哭得这么伤心,也会走得不安的。
”其实,大家都心疼她,可是,除了平时给她点吃的和穿的,能帮的也是非常有限。
到了谈对象的年龄时,同龄人几乎都已经成家了,她的父亲还说要多留她两年,到后来,她的弟弟结婚有孩子了,她也熬成了老姑娘。
如果不是她的小姨出面为她找对象,还真不知道她会被熬到什么时候。
本来以为结婚对于她来说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可生活对她的考验并没有结束。
原来,以她的年龄来说,几乎都已经结婚了,要不就是一些歪瓜裂枣,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一些二婚男人。
而大妈同样是去给别人做继母的,而且还是三个孩子的继母。
可能是吃过不被继母重视的苦,大妈对几个继子非常好,而她的丈夫当初就是看中她踏实能吃苦,还非常老实会过日子的性格。
只是苦了大妈,明明还是一个新嫁娘却已经为人母了,而且,两个继女对她非常排斥,总说“有了后妈就会有后爸”,对这个新继母总是爱答不理的样子,还喜欢告状。
也许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需要时间磨合的,就像大妈和她的几个继子女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他们虽然不能说是亲如母子,但也能和平共处。
后来,有了这三个继子后,大妈也迎来了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还是双胞胎女儿,五口之家瞬间变成七口之家,热闹是真够热闹,可是对于这个普通家庭来说,压力也不小。
不过,大妈和丈夫一直都是既能干又能吃苦的人,硬是凭着种田和做一些苦力,把几个儿女拉扯大,而且,还出了两个大学生。
寒门出贵子,除了孩子需要加倍的努力之外,父母同样需要加倍的付出,毕竟,种田仅仅只能维持一家7口的口粮。
5个孩子的学费可是一件不小的数目,特别是接二连三的,每学期交学费就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大多数时候他们是真的不敢生病,哪怕生病都是靠自身的免疫力去抗、去熬。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几个继子女对两个妹妹都非常照顾,两个妹妹几乎都是在哥哥姐姐的背上长大。
看着继子女这么懂事,对女儿也是真心地好,大妈心里觉得哪怕累一点也是值得的。
因为这一点,在两个女儿四五岁时,亲戚朋友或邻居都劝大妈再生一个儿子,说她只有女儿,老了怎么办?
还有人说:万一哪一老头不在了,继子不愿意为你养老,你可怎么办?
大妈却坚定地摇头说“我自己养大的孩子我心里有数,再说,就算是亲生的,也不见得个个都是孝顺的,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再生一个去作比较,这不是伤了孩子的心吗?
”其实,大妈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只是,她考虑的还是眼前生存的问题,另外,她更担心万一自己有了亲生儿子,会造成继子女们的压力的话,这不是她想看到的。
既然如此,不如就维持现状,而且,她也看得出继子女对她从刚开始的排斥到慢慢认可她、接纳她,已经从“阿姨”改口成“妈妈”,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也许是因为吃过太多的苦、受过太多的冷眼,大妈比任何人都能体会不被父母重视的痛,她经常对自己说不能让继子吃自己吃过的苦。
正是这份感同身受,让她更能体会继子们对自己的排斥和小心翼翼,再到继子对她的接纳,这是一份建立在彼此之间互相接纳后的来之不易的亲情。
对于这份感情,无论是大妈,还是她的几个继子女,双方都非常珍惜,都不希望出现任何的异常,或者说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来破坏它。
所以,大妈对于来自他人的好意都一一拒绝了,她只希望几个孩子不分彼此地一起长大,大家有粥吃粥,有饭吃饭,同甘共苦。
正因为她对孩子的一视同仁,不但继子对她好,连她的丈夫对她都要比以往要好三分,只是,丈夫是个没有福气的,大儿子出国,女儿大学毕业才参加工作,还不到三年,他就患上重病走了。
村里人都为他叹息,说辛苦了一辈子,眼看就可以享儿女福却就这样走了,真是不公。
也有人为大妈担心,毕竟那时候她的两个亲生女儿才刚上初中,如果仅靠她一个人的话,两个女儿都有可能要辍学。
不过,这些担心都没有发生,继女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以后两个妹妹的学费和生活费,我都全包了,不会让母亲寒心的。
”这以后,两个女儿的所有,甚至包括学习方面的事情,几乎都是继女在做,她说那也是我的妹妹,她俩也可以说是在我的背上长大的,就算你们不说,我也会照顾好她俩。
继女还说“你就是我的真妈,父亲不在了,我们更应该照顾好你和两个妹妹,哪怕看在我们在一起的这十几年的份上,我也应该去尽到义务,再说,你对我们三个都有养育之恩,我们不是那等忘恩负义的人。
”继女的话对大妈来说无疑是一枚定心丸,让她终于踏实了,毕竟,人心难测,她对几个继子女是真的没有把握,所幸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都说“儿女有出息父母就是空巢”,大妈就是这种情况,5个儿女长大后,他们不是出国就是在外地,没有一个在她身边。
大家都羡慕她会养育孩子,把几个孩子培养得那么好,还说她这是先苦后甜,以前吃了那么多苦,以后就等着享福了。
可是,只有大妈知道,自己哪怕吃着以前做梦都吃不到的饭菜,吃到嘴里都不香了,还不如一家人啃着红薯来得让人满足。
时间长了,大妈连饭都不想做了,她总是独自一个人吃饭,吃不吃都无所谓。
儿女都希望把母亲接出来,可是,大妈到大女儿家住了一个月后,就嚷嚷着要回家,说住不习惯,还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
原来,女儿和女婿都出去上班后,大妈只能自己待在女儿家里,除了看电视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别的乐趣了。
女儿为了母亲能够适应城里的生活,每天下班后都会带着母亲出去散步,或到广场上围观一群大妈大爷跳广场舞。
目的也是希望大妈能加入到这样的队伍中,不但可以放松一下,说不定还可以交到几个能说说话的朋友,日子就不会太无聊。
可是,大妈却放不开,迈不开腿,新鲜劲过了之后,大妈就再也待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女儿只能把大妈送回老家。
回到家后,大妈又开始了独居的生活,她虽然能够理解儿女们,可是,她是真的太孤独了,在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后,她为自己找了个伴,就是村头一个被母亲耽误了婚姻的大叔。
看上去是大妈占了大叔的便宜,其实,在经济实力方面,恰恰是大叔占了大妈便宜。
不过,两个人过日子,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只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大妈的再婚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大家都说大妈明明可以跟着儿女过好日子,住大房子,吃山珍海味,起码不需要再回到村里。
可大妈却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再婚后的大妈,虽然住在普通的房子里,但是,她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她的大女儿也说“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才发现,儿女给得再多,都不如得偿所愿。
”而从大妈这件事件中不难看出,六十岁的女人单身后,还是找个老伴比较好,这样不但自己有伴,而且,儿女也不用为自己担心。
而且,找老伴还有以下两点好处:一、有利于养生。
人是群居动物,不但有倾诉的欲望,还有被需要的需求。
而很多老人看似生活得很幸福,却总是愁眉不展。
其实,他们除了生活无忧之外,内心却很孤独,可是,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的需求已经不在物质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需求。
因为他们可能什么都不缺,只缺一个可以听他说话或者说让他去做饭的人。
生活中,那些被孙子孙女围绕在身边的老人,虽然嘴上总在埋怨孩子太吵,可手上还是在为孩子忙活着做饭、洗衣,有时候还会指使老伴买这买那。
那画面温馨得让人感动,而这也是大家所想要的人间烟火。
可是这些对于一个孤独老人来说只是一件奢侈的事,说实话,谁都想儿孙缠膝,就如同书上所说的“父母在,不远游”。
但在如今的社会,这几乎是不可能了。
老人虽然能理解儿女,也明白儿女也有自己家庭孩子需要负责,可是,他们理解儿女,同样希望得到儿女的理解。
而对于老人来说,有一个老伴、有自己的生活圈是比较好的一个养生。
见过很多人因为孤独而活得很绝望,哪怕他们并不缺乏上的东西,可依然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可以让自己毫无顾忌地生气或者说让自己去心疼的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郁郁而终。
所以,老年人找个老伴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二、家庭更和谐。
很多人老人心情不好或太闲的话就喜欢找事,还是找儿女们的事,更准确来说找儿媳妇的麻烦,特别是那些和儿媳妇住在一起的老人。
他们自己心里不痛快,平时不舍得找儿子的麻烦,就专挑儿子不在家找儿媳妇麻烦。
其实,大多数老人都不是有意去为难儿女或儿媳妇,只有个别老人心理不是那么阳光。
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老人的需求不被看见。
他们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去搞破坏,目的只是想要得到儿女们的关注或对自己的关心。
这个需要看似简单,实际上想要达到的话,并不容易。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在埋怨家里的老人不讲理,甚至说老人“毛病”多,难伺候等等。
甚至还会因此而闹得家宅不宁,互相埋怨,父母埋怨儿女不孝,儿女同样埋怨父母不慈。
本来只是日常琐碎的事,也会在一日日的争吵中变得复杂,甚至水火不相容。
所以,满足了老人的需求也是家庭和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让老人老有所依之外,就是让他们过一点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