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清朝是日本最大的贵人呢?
首先清朝是日本的老师,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传到日本,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日本人已经明白,再不开放,日本必然会重蹈大清国之覆辙……其实江户时代的日本并不是一直都是闭关锁国的,他们和大清,荷兰保持着联系和贸易……鸦片战争后,清朝官员魏源在1842年写了一本《海国图志》,系统地讲述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人口,历史风俗,科学文化,和火枪,蒸汽机等技术……这本书虽然讲“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是也多次表达作者重视工商业的理念,对欧美的经济和政体也有解释……这本书,1851年传入日本后,旋即被幕府官员和学者奉为至宝,而1853年,日本黑船扣关后,这本书于1854年重新翻印,在日本引发阅读狂潮,成为国民级畅销书……可是说是日本各个阶层开眼看世界的启蒙书籍……《海国图志》成为日本的一大警钟,日本人纷纷开始寻找救亡图存之道……与日本畅销的局面不同,《海国图志》在中国销量惨淡,文人们继续沉迷科举八股文,更有甚者,很多官员认为海国图志有赞美西方嫌疑,要把此书列为禁书……1862年,日本维新代表团,访问中国,高杉晋作专门去中国书店里寻找中文版《海国图志》,想做个纪念,然而走遍各大书店,都难以找到这本书,然后高杉晋作很失望,在日记中写下:“清人的思想和中华的正道相差太远,清朝知识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实学……”这样看来中国确实是日本的老师,不过是反面教材而已……对警醒了日本的爱国人士起到巨大帮助……第二,清朝吸引了大部分列强的注意力,使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关注度降低,毕竟当时在西方眼里,中国富得流油,大清朝gdp在世界上还是排名前列,据说占据四分之一,而且清朝对国家的管控力很强,有统一政府,所以只要列强支持清朝,清朝也愿意成为列强在中国的代言人……这种意义上说,清朝不仅是日本的贵人,也是西方诸列强的贵人……而同时期的日本,国小民穷,市场狭小,欧美对日本兴趣不大,而且日本当时割据林立,没有统一的政府,很多强藩还是硬骨头……比如日本萨摩藩就和英国打了一仗,史称“萨英战争”,双方居然打了平手……这种情况下,人当然会找有钱的软柿子去捏了……所以日本不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焦点……第三,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三年内的全部收入),还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等地方给日本……实际上,当时清朝腐败透顶,虽然买了世界一流战舰,营建一流北洋舰队,但是腐朽的体制下,清军战斗力比日本想象中还弱,另外,虽然海上战败了,但是清朝在陆战主力未失的情况下,就急于结束战争,急于谈判,所以虽然日本狮子大开口,清朝也照单全收,甲午战争收益对原本只想侵略朝鲜的日本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当时日本是新兴的工业国家,经济也很落后,中国送给(赔偿)日本的这两亿两白银,直接让日本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们把这些钱60%投入军事中,剩下的投入教育和交通设施,这使甲午战后的日本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得到飞速发展,几乎提前日本了十年的国力,也为后来1905年的日俄战争打下坚实基础……日俄战争,俄国想入侵东北,清朝政府综合考虑之后,虽然保持中立,实际上还是支持日本的,不仅暗中送给日本物资,大量中国人还进行团练直接援助日本,甚至直接对抗俄国……日俄战争后,日本成为一流列强,清朝也是功不可没啊……所以说晚期的清朝是新兴日本的贵人……然而,这贵人并非自愿,也不是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反而是建立在中国人民的苦难之上……这才是该在历史上警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