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儿媳都认为孩子是为婆婆生的婆婆必须出钱出力当牛做马?
人类有思维的差别,地域有城乡差别。
人与人的差距就有思想观念的差别。
因为个人生长,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家庭,学识,观念等产生某种差别。
尤其在农村,在偏远的山区,生孩子确实是为男家生育后代,传孙接代,续香火。
有这种古老的旧的意识潜伏在当地人们的头脑里。
还有一种最重要的是老人以后有儿女照顾,正所谓“养儿防老”。
所以说,不论是儿媳的思维,还是婆婆的想法,都认为是这样的。
“养儿防老,光宗耀祖”,确实是中国人由史以来的一种观念 。
主要是我们穷怕了,苦怕了。
在旧时的年代,人们吃饭,穿衣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而且还是在灾荒,连年的战争,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还有官方的苛捐杂税也比较多。
由于是农业时期,老百姓的家里需要有儿子来帮忙,多挣些钱币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当然希望有后代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尤其在农村的家庭,如果儿子多的话,一个是家里有人分担父辈的忧愁;第二也可以给家庭撑门面,不受外人的欺负。
因为在农村做农活时,需要种地,浇地,耕地,收割,这一系列农活需要有人去做,如果家中没有儿女帮忙的话,那是需要求人的。
人们还会用“缺儿少女”你这句话来讥讽无儿女的人家。
所以,有的儿媳妇认为婆婆出钱帮自己养孩子,那是应当的。
就应该帮助自己拉扯着孩子,上幼儿园,上学等等。
虽然说如今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信息化的发达,人们思维也在转变,但大多数人们并不认为老来以依靠,但还是有旧的思想在头脑中存在了。
只不过是当代社会,养儿女的负担重,最多要两个孩子。
不要孩子的人也有,但是还是少数的。
尤其在北上广一线的大城市,确实养孩子也是一个负担,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上研究生,这都需要一笔开销。
还要找那个学区房,还要找一个好的学校,找一个好的老师,还有进行业余培训等等,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其实还有的人认为:养孩子不要啃老就“阿弥托佛”了。
只要他们自己能自立养好自己,那就不错了。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养儿子,并不一定像以前有的养老都认为别啃老,这就是随便演示着,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快,人们要求各方面也很高,所以说。
子女们能自身有一个职业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以前那种“传宗接代”,“续香火”的那种观念慢慢也淡化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当儿媳的你养的子女是为你以后养老的,因为你的婆婆毕竟不会在你的后面走掉,应当给老人们有一个广阔的自由,不要去强迫他们。
如果他们条件允许也是可以的。
如何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
一个亲和的家庭氛围人人又健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