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地榆治湿疹怎么用)
各位好,今天小编为大家解答关于地榆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地榆炭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吧!
、地榆长什么样?
1、地榆的叶为羽状复叶,两面都为绿色,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叶子呈卵形,它的叶片常生长为两两对称的样子。地榆茎为褐色,非常的细小,叶子直接长在茎的两侧,整个根茎大约能长到30到120厘米之间,整个植株不算高大。
2、,花:穗状花序椭圆形,生长枝顶,直立,长三公分左右,小花朵有花萼四个,紫红色,无花瓣。4,果实:果实包在宿存的花萼筒里面,卵状四棱形,长三毫米左右,褐色;种子卵形。
3、地榆,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4、地榆长得怎么样形状:地榆高30-120厘米,根粗,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从花序的顶端向下开放,花序梗光滑,偶尔有稀疏的腺毛,苞片膜质,披针形。
、地榆是什么植物?
地榆类型地榆为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粗,纺锤形,小叶短柄,果实包在萼筒内。它分布于亚洲、欧洲和中国。它生长在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方,常生长在灌木丛、山坡、草地、草原和疏林中。
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其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喜沙性土壤。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根,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
、地榆,地榆升白片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常用于凉血止血,同时,作为补益药在古籍中也有记载。
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地榆升白片是以地榆为主要原材料研制而成的一种中药,地榆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
实践证明,30%地榆膏有止痒、收敛、消炎等作用。另有用生地榆1两,加水约600毫升,熬成300毫升药液,冷却后湿敷患处流水部位(热湿敷可起反作用)。半小时后再浸再敷。每天3~4次,连用3~4天,直至不流水为止。
、地榆是什么植物
1、地榆类型地榆为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粗,纺锤形,小叶短柄,果实包在萼筒内。它分布于亚洲、欧洲和中国。它生长在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方,常生长在灌木丛、山坡、草地、草原和疏林中。
2、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其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喜沙性土壤。
3、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根,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
4、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120厘米,根部多呈纺锤形,颜色为棕褐色或紫褐色。
5、地榆主要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地榆的入药部位: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Bert.)Yü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
、地榆是什么?
地榆 [dì yú] [地榆]基本解释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主治便血、血痢和妇女带下、血崩等。[地榆]详细解释 药用植物。中医以根入药,性微寒,功能凉血、止血。
地榆 (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是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
地榆类型地榆为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粗,纺锤形,小叶短柄,果实包在萼筒内。它分布于亚洲、欧洲和中国。它生长在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方,常生长在灌木丛、山坡、草地、草原和疏林中。
地榆(学名:Radix Sanguisorbae )为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地榆(拉丁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其生于向阳山坡、灌丛,喜沙性土壤。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根,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地榆也是中草药。性寒,味苦酸,无毒;归肝、肺、肾和大肠经。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