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上的老鼠全部灭绝会怎样?

2022-08-07
70 阅读

全世界老鼠总量超过300亿只,正常情况下每公顷的老鼠数量为200只左右,鼠疫爆发期间,每公顷的数量超过1000只,一对成年老鼠,一年可以繁殖出15000只子孙后代,而鼠疫大流行曾夺走2亿人类。

如果地球上的人类都全部灭绝,那么地球上动物数量最多就是老鼠,1986年4月,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35年过去了,人类依然无法在里面生活,但是里面的老鼠却非常多。

三次大鼠疫爆发,曾夺走2亿人类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鼠疫三种,腺鼠疫通过血液传染鼠疫杆菌给人类,通过直接的血液接触,比如伤口或者中间寄住进行传播,也有跳蚤到老鼠再到人,而肺鼠疫可以通过飞沫传染,在人间、人和动物进行传染。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一次鼠疫发生是公元541-542年,鼠疫起源埃及,在地中海爆发,侵袭东罗马帝国,帝国原本人口3000万,鼠疫过后减少1000万人口,1/3的人口死亡。

后来蔓延到整个欧洲,欧洲损失惨重,夺走1亿欧洲人,使人口减少50%,东罗马帝国由盛转衰,地中海贸易衰退,直接该写欧洲的历史。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第2次发生在公元14~18世纪,这次鼠疫也被称为黑死病,爆发的原因是中亚地区的一次地震和水灾。

有的人觉得,“黑死病”是蒙古帝国军队西征欧洲带来的,蒙古帝国围困克里米亚一个叫卡法的小城,军队发生鼠疫,准备撤退时,蒙古王子命令向城中投掷鼠疫感染死亡士兵的尸体,过了几天后,城内人纷纷丧命,逃出来的意大利商人,把鼠疫带到了欧洲。

黑死病在1346年-1350年大规模袭击欧洲,导致欧洲人口持续下降,死亡率高达30%。

1348年又传到法国、西班牙、英国,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地区,这次欧亚大陆都有重大损失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黑死病打击了欧洲传统社会结构,削弱封建和教会势力,间接促成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第三次鼠疫大流行起源于我国云南地区,1855年,鼠疫在云南爆发,后来鼠疫也传到广东香港,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中国和印度在这次鼠疫中至少有1200万人口死亡,直到1959年才结束。

在对抗第三次鼠疫过程中,哈尔滨东北鼠疫防疫总指挥伍连德作出巨大贡献,用3个月控制鼠疫,创造防疫史上多个记录。

他第1次发现鼠疫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明确鼠疫是由旱獭携带,并传播给人,而且鼠疫病人的遗体必须烧毁,才能有效控制鼠疫蔓延,由于伍连德的正确处理,这次鼠疫在东三省死几万人,比前两次要少很多。

三次鼠疫大流行,一共夺走2亿人类左右,超过了人类战争的总和。

老鼠对人类还造成哪些损失第一、破坏粮食等农作物1、偷吃、破坏粮食老鼠的第一个害处就是盗窃粮食,以前生活在农村的泥土房子,每当稻谷成熟阶段,农田周围就会有很多老鼠洞,水稻边可以清楚看到老鼠路,非常光滑,很多水稻被老鼠吃。

把稻谷割下来打好之后,用袋子装起来,但是一到晚上,老鼠就开始咬破袋子,然后偷吃粮食。

等稻谷晒干之后,把粮食放在仓库里,不管封得多么严实,最后还是被老鼠进去,所以很多人在家里放老鼠贴、老鼠夹等等,但是效果不大。

有的家庭甚至还养猫,但最后发现家里的猫,除了吃我们平时的剩饭剩菜,一年到头都抓到5只老鼠,基本是摆设。

全世界因为鼠害造成粮食损失量居高不下,可以达到总收获量的15%左右,相当于20个贫困国家的国民收入总值,够1.5亿人口全年的口粮。

2、破坏甘蔗地广西是中国种植甘蔗最多的地区,每个种植甘蔗的农民,不仅害怕台风把甘蔗吹倒,还害怕老鼠。

只有甘蔗被吹倒,那块甘蔗地99%会有大量老鼠,它们晚上就在甘蔗地疯狂吃。

如果农民没有及时把甘蔗地的草或者甘蔗叶清理,而周围的甘蔗地非常干净,那么你的甘蔗地就称为老鼠窝,最后甘蔗被老鼠啃断,导致产量大大降低。

永远不要低估老鼠的破坏力,因为一条老鼠路会有很多老鼠,一块甘蔗地,晚上有几十只老鼠光临,到11月份砍甘蔗时,不仅非常难砍,产量还低。

除了甘蔗地被破坏,花生等其他瓜果蔬菜一样被老鼠光临,所以农村的老百姓无比讨厌老鼠,每天傍晚都会在甘蔗地装几个老鼠夹。

第二、破坏电线、家具、衣服等老鼠不仅偷吃粮食,还特别喜欢咬衣服、鞋子、家具、电线等等。

在农村,放在柜子的衣服不仅有蟑螂爬,还经常被老鼠咬,柜子经常被老鼠咬一个大口,家里的一些老物件都逃不出它的牙齿。

农村的电线基本都是暴露在外面,不像城里有电线盒子,家里的电线经常被老鼠咬断,然后停电。

在城市里,老鼠咬电线造成的火灾也有不少案件,而在国外的大城市,老鼠也是横行霸道。

古有老鼠打翻灯台,咬断蜡烛引起火灾,今有老鼠咬断电线,导致短路引发火灾。

根据统计,2010年,在美国发生的4万多起火灾中,有25%是由于老鼠啃食电线造成的,老鼠啃电线,不是因为电线皮好吃,而是为了磨牙,老鼠的牙齿一旦过长,会影响进食,最后饿死。

在美国纽约,很多老百姓为了解决老鼠,训练狗抓老鼠,还成立捕鼠队,但是效果不大,毕竟城里的老鼠智商可不低。

第三、老鼠大肆屠杀各种鸟类澳大利亚不仅袋鼠、野兔泛滥,老鼠的数量也是惊人的,数量达到10亿只。

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经历了近40年最严重的鼠灾,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在加上天敌比较少,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很多珍稀鸟类都被老鼠吃。

按照现在澳大利亚老鼠的数量,每个人可以分到100只老鼠,当澳大利亚的农场和粮仓堆满粮食时,老鼠就会越来越多,很多鸟类动物可以放松一段时间,但是野外粮食少了之后,鸟类又遭殃了。

大西洋戈夫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鸟栖息地之一,因为巨型老鼠的猖獗,已经严重影响到鸟类的生存。

根据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科学家报道称,岛上老鼠那么多,是因为在19世纪末,一位人类带上去的,经过100多年时间,老鼠的数量和体型都大大增加。

岛上的老鼠数量达到70万,成为岛上的霸主,这个岛屿之前有200万只大型海鸟被巨鼠杀死。

10只老鼠组成一个小团队,然后联合起来攻击海鸟,最后把海鸟吃掉。

老鼠拥有很多绝技,可以帮助人类第一、老鼠会开车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提出五技鼠的概念,五技指老鼠身怀五种绝技,分别为:能行走、能飞窜、能浮水、能攀岩、能打洞。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对老鼠的认知不断提高,在科学家的指导下,老鼠已经会开车。

美国里士满大学实验室的科学教授凯利兰伯特和他的助手,制造了一台微型汽车,训练老鼠们通过操控汽车前进、转弯等技术寻找食物,而且他成功了。

兰博特教授告诉记者,虽然短时间内无法看到老鼠开车上高速公路,但实验表明老鼠的神经可塑性超过人类的预期。

第二、老鼠可以排雷和检测核非洲巨鼠-巨颊囊鼠体型比较大,视力不太好,但是嗅觉非常的灵敏,人类利用它的嗅觉教会老鼠如何嗅探地雷,它能够闻出地雷中残留的火药味。

只要让老鼠记住各种地雷装填药的特征,就可以轻松从各种遮蔽物中找出地雷,而老鼠的重量相对来说非常的轻,对于压发电雷,其重量不足以触发。

对于拉发地雷来说,因为大部分人走路时,抬脚的高度都是15厘米左右,所以绊发线的高度都是15厘米左右,低于15厘米,士兵就有可能跨过绊发线,从来不会触发地雷,但是低矮老鼠可以轻松穿过绊发线。

在电影《湄公河行动》中,张涵予在追击糯康过程中遇到雷场,雷场都是跳雷,装有绊发线,跳雷绊发后会跳到人的胸部,然后再爆炸。

而张涵予先派出警犬过去引爆跳雷,然后他再过去,而警犬虽然低矮,但是还是被跳雷杀伤了。

如果换成排雷鼠,被杀伤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所以说老鼠才是真正的排雷高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鼠都可以排雷。

只有训练过的非洲巨鼠,长25厘米,重2斤,经过9个月的训练才可以服役,最少可以工作5年,性价比非常高。

在非洲,这种巨鼠灵敏的嗅觉除了能排雷之外,还可以做检测员的工作,非洲很多地方条件比较简陋,很多肺结核病人无法及时得到确诊,更加谈不上治疗。

而这种老鼠可以从唾液样本中闻出特殊气味,每天可以处理上千样本,虽然准确率无法和先进的设备相比,但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还是挽救了很多非洲老百姓的生命。

第三、老鼠是人类实验研究的不二选择很多人非常痛恨老鼠,但是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上,老鼠家族为人类做的贡献非常大,现在每年有2500万只小白鼠用于实验研究。

专家曾表示:“小白鼠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实验动物,小白鼠是科学家利用脚下手培育出来的一种实验品种”。

因为不同小鼠个体之间的基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小鼠适用于作为一种模式动物进行科研研究。

小白鼠的基因和人的基因的DNA编码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占据85%以上,所以小鼠也可以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

老鼠不仅和我们人类基因相似,胚胎发育、疾病类型、行为都有可比之处,最重要是小白鼠繁殖能力强,发育快,使用成本低,所以成为科学家们的标本选择。

小老鼠被我们进行药理研究、生物习性研究等,在人类的医疗、遗传、生物制品等方面实验中,都做出不可代替的贡献。

印度的老鼠最幸福,被供奉成神的化身相比中国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非洲老鼠不仅要排雷还要检测,不仅危险还辛苦,但是印度拉贾斯坦邦的老鼠就无比幸福。

很多人第一次去印度拉贾斯坦邦卡尔尼-玛塔神庙,都被眼前的画面惊呆,在那里,老鼠被当作圣灵的化身。

很多教徒、新婚夫妇,甚至学生都会到庙里参拜,据说神庙共有10万只圣鼠,其中数百只白色老鼠是未来祭司和苦行僧的象征,当地老百姓认为如果见到,觉得是老天开眼了。

印度拉贾斯坦邦那么崇拜老鼠,还得从印度教女神卡尔尼玛塔说起,根据印度传说,卡尔尼玛塔是女神杜尔加的化身之一,她曾经恳求死神复活一个说书人的儿子却被拒绝。

玛塔火冒三丈下令所有的死者,都不得再向死神报道,而是化身为老鼠,等待下一次轮回,于是人们修建了这座老鼠神庙,让自己的祖先能够安定寄宿,等待来生。

1927年,印度遭受鼠疫,很多地方都受到影响,但是这座神庙附近村庄百姓都没有感染,很多印度百姓觉得是神庙保佑,但是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座神庙建在荒漠之中,地缘上隔离可能是主要原因。

如果地球上的老鼠全部灭绝会怎么样?

第一、没有老鼠,医学研究速度缓慢如果全世界的老鼠灭绝,首先影响的就是医学研究,由于老鼠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学特性跟人类很相似,因此在医学领域备受器重。

全球90%以上的实验动物都是鼠类,无论是开发抗癌药物,还是研制护肤品,都离不开它们的身影。

老鼠跟人类生物学特性、遗传学择特性相似,由于个体比较小,价格便宜是要方便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为老鼠的寿命基本在三年左右,也容易观察实验对整个生命周期的影响。

如果全世界的老鼠都灭绝,医学研究就会失去一个完美的实验对象,其他的动物要么太贵,要么数量太少,生命周期太长,要么没有形成体系。

总之没有小白鼠那么好用,最后人类的医学研究就会放缓,新药研制的速度也会降低,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

第二、生物链被破坏地球上每一种生物都不是多余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就是食物链。

而食物链的底层生物是构成链条的基础,一旦他们消失,食物链就会崩塌。

在大自然的生物链中,老鼠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植物是生产者,其上就是老鼠等动物,老鼠吃植物,同时它又是狐狸、老鹰、蛇等动物的食物,组成多条食物链。

老鼠可以说滋养了很多肉食兽类、食肉鸟类、食肉爬行类,撑起陆生脊索动物门所有的3个纲,对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功不可没。

大家可能不知道食物链被破坏有多么可怕,我们长江白鲟灭绝,有水电站、航运的影响,但最主要原因是长江白鲟食物来源减少,最后灭绝。

一旦老鼠数量减少或者灭绝,那么以它为食的其他动物也可能因此灭绝。

老鼠还肩负种子传播的重任,它们通过贮藏食物、排放粪便等方式,将植物的种子输送到各个地区,从而完成传播种子的重任,而且老鼠的数量非常多,它们成为自然界最重要的播种动物之一。

第三、全世界的老鼠灭绝,相应的病毒和细菌不会灭绝如果全世界的老鼠全部灭绝,但是相对应的病毒和细菌不会灭绝,这些病毒和细菌会重新换一个寄主,到时候我们更加麻烦。

我们现在知道老鼠身上大概有哪些病毒和细菌,哪些对人类有威胁,我们可以针对性的防范,把病毒留在老鼠身上,或者留在野生动物身上,尽可能不让它传染到人类群体中。

但如果全世界的老鼠全部灭绝,病毒换了新寄主,我们就要重新做很多基础工作,去寻找那个新的寄主,制定新的防控策略,如果它的新寄主是会飞的鸟类。

那我们更加麻烦,因为鸟类的活动半径比老鼠更加大,传播给人类的可能性就更大,到时候我们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研究。

如今我们见到老鼠次数少,老鼠数量真的减少了吗?

很多农村老百姓在城里工作几年之后,回到农村后,感觉老鼠变少了很多,这是真的吗?

老鼠一般生活在人类不经常清洁的地方,主要生活在比较肮脏,或者有大量细菌的角落,如今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的基础措施更加的完善,卫生情况也得到改善,老鼠只能藏到更加隐蔽的地方。

以前农村的房子基本都是泥土房子,非常适合打洞,丰收季节粮食堆积非常多,所以经常看到它们活动。

现在农村的房子都是红砖、钢筋混凝土盖的平房,老鼠的藏身之地越来越少,而且农村老百姓种植水稻减少,够吃就行,所以现在我们回农村,看到的老鼠就会越来越少。

现在很多农村老百姓进城打工,农村的人口减少非常多,所以剩饭剩菜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减少,所以家鼠减少。

老鼠的数量不是减少,而是转移了阵地,现在城市的卫生越来越好,很多人看不到老鼠,是因为老鼠转移到下水道,臭水沟等地方。

写到最后:人类和老鼠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从最早的各种陷阱、捕鼠器,再到后来的毒药,人类的捕抓手段在不断升级。

1930年,纽约甚至用芥子气来给鼠患的岛屿进行消毒,上个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用抗凝剂对付老鼠,70年代用剧毒杀虫剂来灭鼠。

近几年,人类研究用超声波噪音驱赶老鼠,甚至将避孕手段用在老鼠身上。

现在大型的老鼠,比如水豚、河狸曾被人类捕杀几次灭绝,有些小型老鼠虽然繁星能力很强,但也很难逃过灭绝的境地。

在100多年前,就有4种灭绝的小老鼠,澳大利亚的珊瑚裸尾鼠,在2016年宣布灭绝。

在我国,1983年才发现的伊犁鼠兔仅有1000多只,世界自然保护保护联盟把2010年7月27日定为“拯救伊犁鼠兔日”,说明这种老鼠处境非常危险。

林睡鼠、蒙新河狸等老鼠,如今成为了濒危或者保护动物。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