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他是一个平庸的皇帝?

2022-08-26
3 阅读

唐是繁荣强大的朝代,自兴盛以至衰亡,经历了二百九十年。

在这个长期时期里,就统治阶级内部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变化来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价段。

唐前期自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至74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凡一百二十四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腐朽倾向和进步倾向的矛盾,由于进步倾向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得持长期的强盛状态。

唐中期自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凡七十九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集权势力和地方割剧势力的矛盾,由於斗争的结果,中央集权势力取得相对的胜利,因而基本上还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

唐后期自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至907年(唐昭宣帝天祐四年)凡八十七年,其间主要矛盾是中央统治集团内部宦官势力和士族势力的矛盾,由於宦官势力占优势,中央集权势力愈趋於衰弱,又由於黄巢率领农民起义军被击败,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唯一的力量,唐朝就此灭亡。

唐朝前期,腐朽倾向的代表者:唐高祖执政九年,唐高宗实际执政十一年,唐中宗、唐睿宗执政共八年。

他们执政的时间短促,在还沒有造成祸乱以前,政权已经转移到进步倾向的代表者手中。

这些进步倾向的代表者执政时间久长,唐太宗有二十三年,武则天有四十五年(自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代唐高宗处理国政时算起),唐玄宗有二十九年(开元)。

劳动民众需要国家的统一与和平,这三个皇帝,高度掌握中央集权的威力,在执政期间,政治比较稳定,社会比较安静,劳动民众得以逐渐恢复和发展生产力,补救隋炀帝大破坏的创伤,並且超越隋文帝开皇年间的繁荣景象。

他们的行事,大体上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特别是唐太宗,为统一与和平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唐朝前期的唐高祖爱好酒色,昏庸无能,只是凭藉周、隋大贵族的身分,616年,得为太原留守。

他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他本人並无创业的才干,连做个守成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

任太原留守时,和隋晋阳宫副监裴寂非常亲宻。

裴寂是侫人,私送宫女给他,和他通昼夜赌饮酒。

他过着荒淫生活,根本不理会太原城外的战事,当然更不曾想要反隋自做皇帝。

唐太宗和晋阳令刘文静积极准备起兵,通过裴寂去劝说。

起兵以后,裴寂又送官女五百人。

作为行军统帅,居然收受这批宫女,他的昏谬可以想见。

他登上皇帝位,认为裴寂功劳最大,予以最高的信任,真正有功的刘文静,却被疑忌,后来借谋反罪名杀刘文静。

用佞人,忌功臣,就是他治国的方针。

同样在帝位继承上,也是实行这个方针。

他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爱好酒色畋猎,亲近赌徒恶霸,同他一样是个纨绔无赖子。

他的第四子李元吉,尤其凶险。

李建成、李元吉勾结宫中宠妃们,协力谋害唐太宗。

他同意李建成等人的丑恶行为,可是当时战争还沒有停息,不便作出最后的表示。

通鑑说“上(唐高祖)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显然,他是僧恶唐太宗的,想传位给李建成。

到了626年,唐朝统一的事业已经完成,李建成、李元吉活动愈益加紧,甚至用毒酒谋害唐太宗。

唐高祖也将作最后的表示,苦於还沒有找到加罪的藉口。

这时候唐朝的前途十分危险。

唐太宗杀李建成、李元吉,对本身说来是必要的自卫,对国家说来是有利於大局的行动。

唐太宗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唐高祖无奈,只好让位,自称太上皇。

他的宠臣裴寂等一伙佞人都失去了实权。

唐太宗斥责裴寂说,武德年间,货赂公行,纪纲紊乱,都是你当权的缘故。

不言而俞,自然还是唐高祖昏庸的缘故。

唐太宗登帝位,唐朝才开始盛大起来。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