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扬州八怪李方膺的国画艺术与特点是什么?

2023-08-03
89 阅读

李方膺(1679~1756), 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生前与郑板桥等为“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为官十年,两袖清风,家无余资。

退出官场后,长期隐居金陵(南京),寄情书画,淡泊度日。

能诗,擅画松竹兰菊,尤长写梅。

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苍劲有致。

李方膺爱梅成癖,爱得如痴如醉。

那年到安徽滁州代理知州,到任就前往醉翁亭,在欧阳修手植梅树前铺下红地毯,纳头就拜,爱梅至极可见一斑。

李方膺是爱梅高洁的秉性,爱梅不畏冰霜的品格,他爱梅是自我人格的外射。

古人画梅,或千花万蕊,或枯枝疏朵,梅树大多枝干虬曲,摇曵多姿。

李方膺更是酷爱画梅,并对梅花有独特的理解。

曾题画梅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从触目横斜的千万朵梅花中,去捕捉最使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郑板桥对此大加赞扬。

《潇湘风竹图》 南京博物院藏李方膺的竹子画的也极具个性,其中他的《潇湘风竹图》把风的动感画活了,竹子的风骨与动势,给观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与众不同个性十足。

连郑板桥都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

墨竹是郑板桥最拿手的绝技,但他在《题李方膺墨竹册》中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

观赏李方膺的“墨梅”及“风竹”中,所隐含的个性、人格与思想境界成为独具魅力的焦点。

“画家门户须自立”自现的个性与创造力使李方膺在八怪中声名显赫,其成就不亚于郑板桥和金冬心,在“扬州八怪”中属独一份。

怪才的他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病逝于老家通州。

其遗著有《书画记略》《苍山文房集》《桐阴画派》及画卷一宗。

分享至:
管理员

小草

专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报道,致力于为读者带来最新、最深度的科技资讯。

评论 (0)

当前用户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