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书“一合酥”真的是让大臣们一人吃一口酥吗?为什么?
在曹操与杨修的故事中,有一个“一合酥”的故事脍炙人口。
说的是塞下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盖上写了“一合酥”便放下了。
杨修见了,便把酥分给同事们吃了。
曹操问起这件事,杨修回答说,是曹操写的一人一口酥,自己只是照曹操说的做罢了。
曹操表面上嬉笑自若,但是却埋下了杀杨修的根苗。
事实情况是这样吗?
一、“一合酥”背后的博弈。
这里所说的“酥”,在古代时指的是一种奶制品,如同奶酪一般。
这种奶制品制作讲究,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因此,塞下的少数民族才会把这种食品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曹操,以获得曹操的青睐。
曹操的举动也十分蹊跷,他当时并没有食用这盒酥,而是在盒面上写了“一合酥”放在了桌案上。
杨修看到了曹操放在桌案上的酥,便把它给同事们分食了。
曹操问起这件事时,杨修解释说曹操写的是“一人一口酥”,因此自己就按照曹操的意见办了。
如果从杨修的解释来说,这三个字写在一起,拆开来看确实是这五个字。
曹操也没有对此深究,而是一笑了之。
不过杨修的解释有些牵强。
三个字的笔画结构与五个字的笔画结构肯定是有差别的。
不过杨修是以开玩笑的形式做这件事的,曹操也就当作玩笑引以为乐。
但是,曹操在酥盒盖上写这三个字,真的是为了看看手下的愚智,给大家开个玩笑吗?
我们看曹操想盒盖上写这三个字完全是多此一举。
如果想要做个记号,他只写一个酥字就行了,没必要去写一合两个字。
因为是个人都能够看出来,这是一盒酥,而不是一箱子酥。
因此,曹操不是无缘无故多写一合两个字,这个问题被聪敏过人的杨修看到了。
杨修便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曹操的这个谜题进行了解读,和同事们分食了这盒酥。
二、“一合酥”埋下了曹操杀死杨修的根苗。
在杨修看来,“一合酥”这件事只不过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在历史上也能够留下一段风流佳话。
但是杨修并没有想到,这件事触犯了曹操的大忌,让曹操对他产生了严重的警惕。
可以说,曹操对杨修的杀心就是从这个“一合酥”事件引发的。
有人说,曹操杀死杨修是为了给曹丕扫清继位的障碍,其实这个解释似是而非。
因为曹操杀杨修的时候,曹植已经彻底失势,曹丕已经成为世子,掌控了曹魏的大权。
而且曹丕和杨修的感情很好,在登基后还在怀念逝去的杨修。
因此,杨修是不可能成为曹丕登基的阻碍的。
那么,曹操为何要杀死杨修呢?
让我们从“一合酥”事件中找寻这个答案。
我们看杨修的所作所为,是如何触犯曹操的大忌的。
首先,我们看杨修的家世。
杨修出身的弘农杨氏与袁氏兄弟一样,也是“四世三公“的名门。
从他的父亲起,往上三代都担任过汉朝的太尉,权势显赫。
当然,杨修的家族如同袁氏家族一样,门生故吏满天下,有着很雄厚的社会基础。
这种势力如果被曹操所用,当然是曹操的助力。
如果与曹操为敌,则会给曹操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在曹操的心里对杨修是有着天然的猜忌。
这种猜忌和对司马懿的猜忌一样,是刻在曹操的骨子里的。
其次,杨修依仗聪明,胆大妄为。
我们从“一合酥”这件事上,可以看到杨修不是那种内敛的人。
曹操的书房原本是商议军机大事的地方,他却把这里当成了玩笑的场所。
边疆进献曹操的珍贵食物,被他当成开玩笑的玩物,随便吃掉。
即便是曹操是真的开玩笑,杨修也可以用开玩笑的方式处理这盒酥。
但是他不应该自作主张,视曹操如无物。
在曹操询问此事的时候,杨修还寻找理由来堵住曹操的嘴,让曹操无话可说。
像曹操这种枭雄,对杨修的这种做派,自然是十分反感的。
一盒酥尚且如此,遇到其他的军国大事,杨修的态度可想而知。
第三,杨修的这种做事的方式方法,让曹操十分疑忌。
曹操写下“一合酥”的时候,自然有他的心思在内。
这三个字当然也可以看成五个字,可是其中的含义就发生了根本的差别。
曹操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对自己的手下进行考察。
杨修猜出了曹操的哑谜,却没有看穿曹操的真实用心。
他自作聪明地认为,曹操只是想看看手下的愚智,却不知道他同时考察的是手下的品行。
因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有着多种处理的方法。
在这个时候,当事人也可以通过选择处理问题的办法,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杨修在这个考察中,明显是失败者。
曹操从这件事中,看出杨修有着见利忘义的苗头。
他可以为了个人私利,来曲解上级的意见。
如果让他独自担当重任的话,很可能会给曹魏的事业带来灾难。
后来,杨修在为曹植谋划出城门的时候,将类似的错误又犯了一回。
曹操为了考察曹丕和曹植的才干,让他们出城办事,同时让守门的官吏不予放行。
曹丕遇到阻挡便返回了。
而杨修向曹植出谋划策,让曹植借着曹操的命令斩杀守门官吏,强行出城。
这件事看似曹植胜出,可是在曹操心中曹植则是失败者。
这件事完全是杨修的“一合酥”事件的重演。
第四,让曹操下定杀死杨修决心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他在曹魏家族拥有的影响力。
原本在曹操眼中的家族威胁,在曹魏上下被看成了出色的人才。
杨修此人才华出众,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他作为曹植的主要谋士,却受到了曹丕的赏识,这是在曹魏阵营中绝无仅有的。
从“一合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曹操的手下对杨修的信赖。
当杨修把曹操的一盒酥分给大家吃的时候,大家都毫无顾忌地吃了。
在汉中之战时,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就判断曹操要撤兵。
结果整个曹军将士都相信杨修的判断,全体准备撤军。
如果曹操死后,杨修有了异心,对曹魏江山绝非益事。
从以上的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杨修对曹魏政权的威胁。
最终曹操为了曹魏江山的长治久安,在去世前诛杀了杨修。
有人感觉杨修死的冤枉,其实曹操诛杀他并不算错。
还有一位与杨修相似的人物,因为比杨修做事内敛,投靠了曹丕,得以活了下来。
最终曹魏江山就亡在他的手中,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如果杨修不死,最后的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
结语:杨修破解了曹操的“一合酥”谜题,却让自己走上了死路。
曹操通过这个谜题,不但考察手下的愚智,还考验手下的品行。
杨修的智力有余,但品行欠缺,被曹操就此打入了另册。
杨修依仗聪明,胆大妄为的行为,犯了曹操的大忌。
再加上杨修家世显赫,社会势力雄厚,在曹魏阵营中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杨修这个人与曹植、曹丕同时交好,这在曹魏集团中是绝无仅有的。
如果曹操死去,无人制约的杨修将成为曹魏的心腹大患。
为了曹魏的江山稳固,曹操最终诛杀了杨修,而这一切都源自“一合酥”这件小事。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